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现雏形(2)

2014年11月20日 10:2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电池生产行业的废次率约为2%,这对生产企业而言是废弃资源,但是对于从事循环经济的人而言却是宝贝,这些废弃资源每年将会产生几十亿元的市场。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宏观规划和业态发展趋势,在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将会产生千亿级的循环经济市场。”余海军说。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上的研究,邦普是首家吃螃蟹的民营企业。早在公司发展的初期,就已瞄准了新能源汽车电池。

  早在2010年10月底,邦普与中科院多个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建资源化清洁循环利用研发中心、动力电池研究院士工作站、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合作聚集动力电池的循环再利用上。2011年5月,邦普公司就《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条件》、《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材料技术要求》两个行业关键标准项目开展研制,同时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拆解技术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余能检测方法》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研制。邦普还是全国唯一一个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单位。

  建立数据模型 打通双向通路

  从动力电池到整车,再由整车到动力电池。邦普打通了这一循环通路。

  各种次品动力电池、使用后报废的动力电池,在实验室中接受各种“体检”,包括拆解方案、余能测试的试验。通过测试,会给出每个电池电芯单体一个“评估”报告。检验报告显示,电池的使用程度与所处的状态,做出下一步处理的评估。这一“评估”软件,正是邦普成功实现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的保障兵。

  “因为动力电池的剩余能量大,废弃的动力电池中基本还有六七成的剩余电能,要将动力电池安全拆解,必须先进行余能检测和评估,在使用评估系统边评估边放电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剩余电能进行转化储存的另一个利用过程”余海军称。

  余能的测算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流程,这就需要大量的废旧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但是,这一市场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标准体系比较欠缺,而动力电池厂商不同的生产技术路线,且技术不断有所变化,这些都给电池回收再利用带来挑战。

  邦普自2008年5月起,就已经先后与国内几家知名汽车电池企业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就此进入汽车电池回收领域。

  “通过与国内外几家电动汽车生产的整车厂商合作,通过对市场上既有数十个车厂的动力电池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起不同使用状态后的数据模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评估方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品牌的动力电池,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的评估模型。我们还将不断完善基础研究,进一步丰富评估数据库,真正形成自己的一套成熟评估标准。”余海军称。

  通过攻关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拆解回收技术,邦普还找到两条可以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一是电动汽车整车拆解。目前这个市场是完全空白的,邦普通过前期大量的拆解积累并建立起一套整车快速拆解工艺,成为商务部系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定点企业。

  二是向下游的电池厂商及整车厂商提供数据化服务。“在电池回收领域我们精耕细作,专注深度利用分析,通过对动力电池的拆解过程会获得很多的测试分析数据,我们会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制造厂商,协助他们对汽车和动电生产进行工艺改进和绿色设计,这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反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余海军称。

  一块动力电池的“绿色循环”之旅

  在全国首条自动化的动力电池回收拆解线中试线,纯电动汽车的报废电池进入了不一样的旅行,它们接受梯次评估、分级拆解、材料分选等程序的处理,100%可被回收成原材料,所制产品将转卖给汽车电池生产企业作为电池生产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电池都需要拆解。我们既然是环保循环企业,就要通过梯次利用将资源的再利用发挥到极致。”余海军介绍说,使用周期结束后的动力电池根据其性能进行不同梯次利用。

  通常,锂离子电池在一般环境中的使用寿命约为20年,但用于汽车动力时,如果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时,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会明显减小,因此,实际使用时间约为3—8年。其从汽车上“退役”后,还可以用于其它的地方。如:安装在建筑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储能系统中,辅助可再生能源的稳定输出、利用充放功能进行调峰、可以用作备用电源及不间断电源(UPS)。

  而在余能测试评估中,达到报废处理的层级的电芯,就进入拆解回收生产线。这些带有外壳的电芯方盒,随着机械传送带上了透明的“检测室”。检测探头全身扫描,明确里面的余电已经放完,达到安全可拆解程度后,传送带自动调整盒子的角度,让其进入一个封闭的“手术室”。在这里,智能化设备将切割下封装盒子铝外壳的侧边,接着机械钳精准地沿着盒子边缘插入,将中间的电芯抓取出来,放入一个白色的物料桶中。整个流程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人手参与。

  电芯物料分离出来后,就可以与手机电池等普通电池一样,输送到邦普在湖南的处理工厂,经过同样方式的专业处理,将镍、钴等材料分选出来,再次成为原料,制造成新电池,再次成为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很重要

  ■观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贾新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佛山企业的突围,可称得上填补了这样一个技术空白。但是,由于技术难度高,而且整个市场还没有真正起来,报废电池还不成规模,企业考虑经济效益,会望而却步。”贾新光称。

  目前,从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车用动力电池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效能下降,如果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就不能再继续用在汽车上,而是要转入新的梯次利用。

  “梯次利用的技术非常关键,邦普循环在评估体系上的突破,解决的不仅是电池回收再利用环节上的难关,更是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未来的市场化铺好路,可以支持到电动汽车市场化。”贾新光说,目前市场并没有技术能为电动汽车提供“专业体检”的检测技术与手段,“到底我的车子跑了多少公里后,电池的状态怎么样,还可以继续使用多久,需要进行什么样的保养?汽车保养是针对发动机,那电动汽车又要如何保养?这些没有指标衡量,也成为消费者对这一产品存有心理障碍。这些技术的研发是应该鼓励的,现在车检站都拿不出技术来检测纯电动车,纯电动车的保养、检测,就需要这样的技术,它作为一个社会服务的技术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出来。”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与国际还是存在明显差距。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生产、使用、电池充电到再利用回收,是一个很长的链条。贾新光呼吁,“由于这个产业链比较长,可以衍生出很多领域,比如说回收再利用行业、检测装备行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利用好现有产业优势,通过建立完善市场机制与出台鼓励的措施,驱动企业主体加大技术创新,或许有些领域我们可以弯道超车。”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重大项目

  (全省共66个项目,佛山有八个项目入列)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内容或规模 总投资(万元) 起止年限 建设性质 备注
年产10000辆欧V新能源大客车项目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分两期建成,形成年产10000辆欧V新能源大客车的生产能力。 240000 2010-2013 续建 佛山
陆地方舟佛山新能源电动项目 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 建成国家级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形成年产20万辆电动汽车能力的生产基地及配套体系。 243000 2011-2016 新建 佛山
高安全、高一致性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 形成能量密度不低于100wh/kg,功率密度不低于600w/kg,循环寿命达到1500次以上的能量型动力电池组及其配套管理系统。 13000 2011-2013 续建 佛山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及产房23100平方米,建设一条2米宽的分步双向拉伸湿法隔膜生产线,购置生产、检测及公用工程设备80台(套),形成年产4500万平方米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能力。 15410 2010-2013 续建 佛山
年产三千吨高性能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规模制备技术及产业化 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配置各类生产及辅助生产设备80多台套,该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3000吨纳米磷酸铁锂的生产能力 12000 2011-2013 续建 佛山
新能源燃料电池汽车专用关键零部件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佛山市广顺电器有限公司 购置引进高精密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及复合机、数控攻丝中心、三维坐标测量仪等国内外先进设备,打造以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为主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主要产品为氢气加湿泵、气体滤化压缩机、高效驱动电机等,将形成年产30万台的生产能力。 57000 2010-2015 续建 佛山
陆地方舟电动汽车零部件项目(一期) 广东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303382平方米,项目主要生产工艺设备460台(套),项目一期工程达产后,形成年产10万台套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103516 2011-2013 新建 佛山
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检测平台 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检测能力建设;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器检测能力建设;电动汽车整车性能检测能力建设。 8800 2011-2013 新建 佛山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晓芳 实习生 曹嘉琪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