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称中国社会诚信问题令人纠结 吁政府作表率

2012年05月22日 14:1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最近,两则新闻引起社会关注:一则是“假鸭血”事件,当事人是稻香村和北京第五肉联厂。有消费者称,连稻香村这样的老字号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还能相信谁?一则是“油条哥”刘洪安,他承诺:本店油条用油每天都是新油。有网友评论:“‘油条哥’用诚信与良知经营着收入并不多的摊位,值得学习。”

  一边是对诚信的疏离和怀疑,另一边却是对诚信的认同和呼唤。这样的矛盾,凸显出这个时代的诚信之惑。

  诚信,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路又在何方?

  如何审视诚信

  诚信这个美好的词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触动国人的神经。它变得复杂又沉重,让人感动又疼痛。

  一方面,我们看到诚信的光芒。哥哥去世后,留下一个濒临破产的砖厂和60余万元债务,马国林不惜变卖家产,替兄偿还债务;为了“俺能行”的诺言,他们诚心守护烈士墓园,爷爷坚持了20年,父亲坚持了33年,刘延宝坚持至今……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三聚氰胺”“瘦肉精”“皮革奶”“涉毒胶囊”“假拍赝品”“学术不端”等事件,甚至有的火车站口,出现“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的牌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成为网上热点,闹得沸沸扬扬——这本身就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

  我们该如何审视当今社会的诚信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最初的目标很物化。当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精神层面。但偏偏在社会转型期,诚信这个问题让人纠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长岭这样说。

  值得欣慰的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人对诚信高度共识,衷心期盼。每当出现不诚信的事件,人们都给予集体的批判和谴责。每一个诚信的案例,则会被成千上万的网民高高顶起,被大家广泛传扬。

  诚信缘何缺失

  “中国人最不满意、或者说最痛心疾首的莫过于诚信的丧失。”中央党校教授徐平说。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民众的不可承受之重。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何以如今各类诚信问题层出不穷?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此前各种社会诚信的社会性条件和要素崩解了,但新的相应的社会性条件与要素还没有建立起来。”南开大学教授王处辉一针见血地解释说。他指出,比如中西方社会价值系统的某些因素,被一些人按自己的利益要求选择出来进行机械结合。如中国传统的功利理性是与诚信及群体主义道德相匹配,但当下有些人却只想要功利理性。

  王处辉还指出,好的市场经济是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而法治社会建设的前提,是公民普遍认同的法治精神。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同时,强调以法治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中国的民众还没有普遍形成法治精神。

  “生活环境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徐平认为,我们过去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诚信缺失者要付出很高的风险成本。今天的中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情世故相对淡漠,不讲诚信者的收益可能大于其风险成本,这也会打击人们讲诚信的热情。

  诚信如何重建

  不论发生了多少不诚信的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牢固信念。但维护一个社会的诚信,仅靠良知是不够的,还需要硬性的约束。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所说,“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强有力的保护”。

  “政府诚信应当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示范者。”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海坤建议,建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诚信缺失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公众具有追究和惩罚背信弃义行为的权力。

  卓泽渊认为,社会诚信必须用法治加以保障,诚信并不是纯粹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它与法律密不可分,一些严重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民事上的违约和诈欺,刑事上的诈骗、渎职、遗弃、虐待、侮辱和诽谤等,无一不是对诚信的背叛,法律的惩处为诚信提供了最有效的维护。

  王处辉则表示,希望能融合中西方优秀的、适合中国当下社会诚信建设的思想与社会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的诚信文化,建构中国自己的诚信系统与诚信管理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缺失诚信可耻的氛围。

  无可否认,诚信缺失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可喜的是,整个社会都在积极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和方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社会诚信建设,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徐平表示,每个人多做一点善事,社会风气就会变好,每个人都试着相信他人,社会的信任就会增加。只要我们有耐心而且坚持努力,诚信中国就一定会实现。(记者 隋笑飞)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