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城市雕塑折射政绩病恶性循环:不惜背离民意兴建(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31日 08:1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托球式”城雕不下100万座——

  背后是政绩病的恶性循环

  在很多城市甚至农村,眼前耸立的都是面目雷同、含义不清的抽象派雕塑,业内戏称为“一个球、几条线”。不是以腾飞、开发、向上为题材的不锈钢现代雕塑,就是复制西方裸体雕塑。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全国各地的“托球式”城雕不下100万座。“不客气地说,很多雕塑不仅不能给市民带来艺术享受,反而是一种视觉污染。”全国城雕委副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对媒体如是说。

  而通过大量的报道我们发现,即便在应该最“有文化”的高校里,一座又一座雕塑就曾“惨遭”另类解读。长安大学一个名为“青春彩虹”的雕像,有一个著名的别号——“拉面女神”; 西南财经大学校内有个一男一女脚踩地球飞奔的雕塑,被学生们戏称为“各奔东西”;还有,此前轰动一时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门前的“裸体猛男”最终也还是被悄然移至校内一处树丛中,告别了对面朝夕相处了3年之久的吐舌瞪眼的“老子”,从而暂时平息了一场有关雕塑与环境的论战。

  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曾对全市的城市雕塑进行普查,结果平庸的占80%,优良的占10%,低劣的占10%。上海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城市。

  2010年,在“浙江省第二届城市雕塑评选活动”期间,浙江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副处长陈桂秋曾对媒体直言不讳——城雕“指挥部”模式确实存在。“比如一条公路造好了,有人建议要在桥头放两个雕塑,这项工作不是由专业的人去操作,而是指挥部自己直接定了下来,那些雕塑摆在桥头一放就是十几年,你想拆也拆不掉。”

  时评作者毕晓哲点评道,在城市决策者的眼中,通过一个雕像或雕塑的建造,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让城市面子光鲜起来,让城市的品位看起来似乎更高。这才是大量城市屡屡不惜重金打造雕像、不惜背离民意大兴建造雕像之风的最主要原因。

  “飞天”卷走的是公共优先理念——

  雕塑里该有城市的灵魂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的恒温街和橡树街转角处,坐落着一座可谓世界上最为闻名的城市雕塑——撒尿的小男孩于连。关于他的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年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欲用炸药炸毁城市。幸亏小于连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

  有着千年历史的欧洲古城没有忘记这位小英雄,调皮的小男孩雕像就这样一直演绎了400多年,成为世界城市文化史的一支奇葩。而在中国,同样也有城市希望借用雕塑承载起一个城市的灵魂。

  2011年10月1日,在浙江杭州钱江新城青少年发展中心东北角的休憩广场上,主体高度5.2米的青铜雕塑“妈妈的手”落成。

  艺术大师韩美林,把“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向空中接住妞妞的瞬间,定格为了杭州最新的一座城市雕塑。在揭幕仪式上,时任杭州市委副书记的叶明说,“妈妈的手”雕塑,不仅是一座城市雕塑,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2011年,《东方早报》 在一篇名为《在哪一座雕塑下相约》 的文章中反思道,城市雕塑得以树起的基石并不仅仅是艺术品底下那一方水泥的底座,只有公众的关注和欣赏才能赋予一件城市雕塑以生命力,这也是它作为公共艺术的核心要义。

  对于乌鲁木齐“飞天”雕塑因太丑被拆、郑州“广场猪”源自情色玩具造型如此这般的尴尬,催生出建立透明的城市雕塑创作和遴选机制的迫切需求。

  “公共艺术的有效性主要不取决于‘政绩’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在社会中引起反响的程度,即普通公民的参与和关注程度。”公众的参与才是公共艺术最可贵之处,一件城市雕塑的价值,终究还是要放到市民生活的环境中去评判。《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王洪义的话,或许就是我们追问的答案吧。(记者 王斌)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