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称近3成老人患精神疾病 6成网民称孝敬不够

2012年10月09日 19:1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方面是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各种老龄“痴呆症”“抑郁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则是子女孝敬父母时更强调“物质敬老”,缺乏与父母之间心灵的沟通交流。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记者进行的相应采访表明:老年精神病更易忽视,更需要多重关爱。

  老人“童心未泯”:原是寻求关爱

  南宁市东葛路嘉园小区66岁的陈满强大爷,最近半年来热衷于与小区里的小孩玩耍。开始家人认为这是老人爱小孩的表现,没想到后来竟然发展为与小区附近幼儿园小孩一块抢玩具、哭鼻子。

  儿子把陈大爷送到医院,大夫就诊后发现,这已经是重度老年痴呆症,也就是精神类疾病了。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张大夫告诉记者,老年痴呆症表面上看是脑组织功能退化引发的疾病,实际上与老年人的心态有密切关系。这一病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陈大爷鳏居多年,儿子媳妇也很少回家看望,造成了他内心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从而引发了类似孩子般的“痴呆症”。

  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为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

  六成网民自认“孝敬父母不够”

  目前,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6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总计占高龄存活人口中的26.3%。

  记者通过QQ、MSN等方式对30至45岁之间的230多位网民“孝敬父母”进行调查时,将近60%以上的网民认为自己对父母“孝敬不够”,其中超过80%以上的答案是“没时间陪父母”,30%左右的网民认为是“没有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

  不过,在如何发现父母是否有“老年精神病”的答案中,超过70%以上的网民回答“知道老年痴呆症,但不知道如何判断”,至于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病,则绝大部分网民不知道。

  心理专家表示,老年精神病的最大特点是很难被自己发觉,也很难被子女发觉,因为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时间较少,往往将父母表现出的性格变化简单归结为“更年期”。

  “敬老爱老”更需“尽心”

  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家吴大夫表示,从消费层面上看,老年人对子女的物质需求实际上并不高,真正让他们有强烈归宿感和满足感的,是子女与他们之间的沟通、相伴。

  心理专家建议,作为子女,要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说说话,说一些让他们开心的话题,了解老人的所思所想,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老人,则应该鼓励老人多“走出去”。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多与周围人接触,多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如织毛衣、弹钢琴、练书法、打字等,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引导通过体育锻炼和心理倾诉,排解日常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对于患有老年期精神疾患的老年人,子女要及时带老人去精神专科医院就医,得到专业、正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记者 何丰伦)

【编辑:姚培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