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川市民追捧“油条哥” 不放明矾每天换油(图)

2013年05月10日 15:35 来源:银川晚报 参与互动(0)

  “据说咱银川也有‘油条哥’了,卖的是传说中的无明矾脆皮大油条,买油条的人都排着长队。”在“食”面埋伏的当下,微博里刚曝出“银川油条哥”,便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昨日,记者在丽景街宜春巷内,找到了这两位“油条哥”。果不其然,油条摊前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

  不用隔夜油的油条哥

  挤进人群,只见两位年轻小伙一个炸油条、卖油条,另一个负责和面、下锅,好奇的路人凑了一圈又一圈。

  “油条怎么卖啊?”“按斤卖,八元钱1斤。”这位炸油条的“油条哥”戴着一副眼睛,说话带着淡淡的河南口音,和他干活一样,简单利索,不紧不慢。

  “我要两根。”“一共5.8元。”一边麻利地装袋、过秤、收钱,一边还翻滚着锅里其他的油条。

  一口锅、一把秤、一个案板、一个钱箱,这就是他们所有的行当。对了,身后还有若干个空了的和满着的大豆油瓶。

  看着人们争先抢购,有路人帮腔:“放心吃,我看着他们刚刚把油倒进锅里的,不用过夜油。”

  “一根油条要3元钱,咋这么贵?”“我们的油条不加明矾。”“油条哥”淡定地说。

  “这儿的油条没有哈喇味,他们摆摊也才半个月不到,我就买了五六回了,我孙子特爱吃。”来买油条的刘阿姨说,看油的颜色就知道,这个小伙没骗人。

  每天供应1300根油条

  待人群渐渐散去,记者才有机会和这两个小伙子交谈起来。

  两个油条哥,一位叫钟运生,28岁,另一位是他的妹夫,叫霍金锋,26岁。两人都是河南人,两月前来到银川。

  “我从2009年就开始学着炸油条,开始功夫不过关,就跟着别人干,慢慢改进。现在觉得可以了,就出来找市场了。”钟运生说,自己4年前在石家庄跟着老乡学做油条,之后又辗转到太原、青岛等地,两个月前,钟运生听堂哥说到银川,就打算来银川看一眼,这一看就让钟运生留在了银川。

  “通过介绍,我现在每天要为16家超市提供和好的油条面,也就是说我每天使用的干面粉量就要250斤。”钟运生说,几乎每天晚上自己和妹夫都要将250斤的面和成可以炸出1000根油条的面团,第二天早上再给人家各个超市去送货,因此下午的时间没什么事情,他就和妹夫合计了一下出来摆摊卖成品油条。

  “每天摆摊也能卖300根左右。”记者粗粗算了一下,这俩兄弟每天要给银川市场供应1300根油条啊!

  他们也有美好的理想

  “银川很好,人也好,我们接了人家的活,就要给人家做好,真希望可以有个店面,可以在银川安定下来。”钟运生说着自己的理想,“之前也找过店面,很适合做早餐铺,但一问房价16万元一年。”

  退而求其次,钟运生先找个市场摆摊。钟运生说,自己走过一些城市,也在一些城市摆过摊,他感觉银川的城管是最人性的。

  “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并不熟悉,不知道哪里可以摆摊哪里不可以,在其他地方碰到城管就直接被赶走,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在银川,如果说这里不能摆摊,城管还会告诉我你去另一个地方试试看,这里真的很好。”钟运生认为,摆摊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有机会,还是想租个铺面,这样更干净,让人吃得更放心。

  说到这里,腼腆的“油条哥”露出了自己洁白的牙齿,笑得很开心。(记者 张慕之 屈晓飞)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