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粤猎德桥“长刺”防“跳桥秀” 网友:治标不治本(2)

2013年05月10日 16:59 来源:大洋网 参与互动(0)

  官方行动

  应急

  为防爬桥 抹“黄油”

  为防有人爬桥,海珠桥有了防护新招——桥南引桥钢架上涂抹了黄色油状物质。

  2009年25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广州海珠桥桥南引桥处看到,引桥钢架上涂抹了一些黄色油状物质,十分粘稠,大老远就能看到。市民经过时也都好奇地看上两眼。护桥保安解释说“这些(黄油状)的东西是用来防止有人爬桥的!”

  后续

  加装铁丝网

  为防跳桥,年近八旬的海珠桥,2011年3月起全面加装铁丝网。这是继年初海珠桥越秀区段挂起铁丝网后,桥另一端的海珠区也采取类似措施。至本月底,这条分属两区管辖的桥梁的钢架部分,将全部完成铁丝网的铺设。有市民认为,铁丝网毕竟有碍观瞻,应在即将开展的海珠桥大修中,将上述问题纳入一并考虑。

  3月1日下午,记者从海珠广场一侧登上海珠桥,甫一上桥便看到桥面的铁丝。走近观察发现,在海珠桥贴近地面部分,或是铁架上容易攀爬的位置,都被放置上布满铁钉的木板,并被缠上铁丝网。记者走访整条桥后了解到,桥上多个地方都被设置了铁丝等杂物做障碍,非常显眼。据海珠桥上的保安介绍,这些铁丝已经被安放了近1个月。

  【“跳桥秀”的拷问

  跳桥秀之忙,信访局之闲 

  何谓“秀”?无论是早前发生在海珠桥的11场跳桥事件,还是最近频繁发生猎德桥跳桥事件,真正跳下的一个都没有,都只是爬到桥顶“亮亮相”等媒体到了、警察到了跳楼者也自愿下来了。何谓忙?海珠桥曾经在1个多月已上演了12场,猎德大桥也“后生可畏”,两天两起。

  早在2009年,“5.21”海珠桥“跳桥秀”上演后,当时的市信访局局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说,12场“跳桥秀”的跳桥者中,没有一位通过信访表达自已的诉求。他也表示,广州的信访渠道在全国来说是健全得比较早的,绝对是通畅的。

  问题是,既然广州的信访渠道是健全的、通畅的,那么,问题肯定是出在老百姓对信访局没有信心,认为把自己的问题交给信访局处理不如自己通过“跳桥”易引起媒体及公众的关注。

  其实,老百姓可以诉求的渠道何至一个信访办,12345的市长热线、社会劳动保障局、人民法院……但我们见到的却是,政府大门开得非常非常的大,信访办的门却非常非常的小,有的老百姓甚至想找找不到,想进进不了。为何老百姓对信访局没有信心?或许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既然有那么多人要到海珠桥、猎德大桥上作个人“申诉”,也算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或许信访局可以做的不止是单靠健全的信访渠道“守株待兔”,而是更积极地进入基层去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和问题,在事情没有闹大之前着手解决。

  我认为,要想不再让人轻易攀爬海珠桥、猎德桥,警方得严惩所有跳桥者,引以为戒、关健是要把信访局等等大门开得更大一些,甚至不要大门也不要围墙,让人民政府的大门能让人民随时都可以方便进出,让老百姓正当的诉求都能获得有效解决,让老百姓方方便便进来,高高兴兴回家。到那时,还有谁愿意再爬到桥上去“表演”了呢?

  “跳桥秀”的媒体报道

  2009年,在面对广州海珠桥频繁上演“跳桥秀”,广州本地的一些主流媒体曾提起倡议,不再报道这种“跳桥秀”的事件。

  当时报道提到,这些表演结果是造成阻塞交通、浪费警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为了解救他们而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经过调查,他们的“跳”,绝大多数都假跳,他们的所为,也得不到广大市民的同情,甚至是换来大家的反感。作为新闻媒体,我们有责任报道市民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但我们认为此类事件,实际是有人以社会整体利益作要挟以达到解决个人诉求的目的。

  这类事件已经失去了报道价值,相反,媒体过度关注,只会助长类似事件的继续发生,对相关当事人不是帮助,而是误导。我们认为,市民有困难,应当寻求正常、合法、不损害公众利益的途径解决,选择“跳桥秀”之类的过激行为,不仅是拿自身生命与家庭幸福开玩笑,而且对城市交通及公共资源也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同时亦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认为,媒体不应向跳桥者提供“秀”的舞台,这才有利于减少甚至避免此类事件再度上演,这也是关爱生命的一种责任。

  究竟,报道密集的“跳桥秀”是媒体报道起了错误的示范作用,让一些人有了学习的榜样,还是媒体在履行报道社会现象是责任,去采访、去分析这样的事件为何频频发生?

  “跳桥秀”绑架公共利益

  跳桥秀”、“跳楼秀”,各地都有,并且频频出现,颇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每有“跳桥”、“跳楼”发生,警方都动用了大量警力和救援设备,引起众人围观,导致交通堵塞,影响了市民正常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而这些“事件”中有许多最后都被证明是一场“秀”──看看那些精心谋划的细节,真相就会大白:当事人是在“绑架社会”,将公共利益当成了“人质”。对“跳桥秀”、“跳楼秀”,公众开始时不明就里,还有同情,但随着作秀者的行为越来越过分,完全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人们终于因厌恶而谴责了。

  跳楼、跳桥成“秀”,原因在于作秀成本低、收效大。许多部门为救人性命,于是“特事特办”,问题迅速化解。不可否认,少数“自杀秀”的起因确是因维权无门、解决无路所致,暴露出维权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和有效发挥作用方面的缺陷。但即便“讨公道”,也不能动辄用“劫持大众”的手段。如果“以死相逼”作为快速解决问题的“捷径”和“特效药”,长此以往,不仅会“药力”减弱,被过度透支的社会同情将会丧失,最后,社会公众因此会变得更加冷漠。

  跳楼、跳桥成“秀”,与舆论的偏颇也不无关系。如今一有什么事就往“社会不公”这个筐里装,这几乎成了一些媒体的“时尚”。社会不公确实存在,也必须匡正,然而并非一切乱来皆是祸起于此。就像不能将盗窃归咎于贫穷、将强奸归咎于性压抑一样,又怎么能轻易就把“自杀秀”简单等同于“弱势群体”的“另类呼声”,将“跳楼”与“用性命讨还公道”划上等号?维护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全社会都应鼎力相助;建立和巩固通畅的维权渠道,让正当的利益诉求转向正当的轨道,更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不幸的遭遇赢得同情,不公的待遇得到纠正,需要真实反映,真情诉说,实实在在用理性、理智的不懈努力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给公众以希望,还社会以秩序。

  【网友声音】

  跳桥者值得同情 呼吁媒体反思

  漠水之阳四季如春:其实,爬某座桥是会收到媒体引导的。建议考虑一下:下次同类爬桥、楼新闻的时候,所有媒体都不要报道出具体名称,就说“某大桥”,也许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集中爬某座桥的事件。

  缘分20132013宝贝:肯定是没办法才这样的,没权没势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引起社会的关注。

  小猫梦想要环游世界:我认为,以后有人再上去一于全部人不闻不问,车照行,他觉得无趣就会下来的了,一个人真的想死啥时候都能死得了,干嘛上去做SHOW又扰乱秩序,一于不管就好了

  OOLy玩嘢OO:其实使乜咁整吖,D人爬上去,消防、警察、媒体唔去关注佢,自然觉得无趣就会自己落番嚟啦。

  _长考:这方面嘅问题唔好报道米得咯。

  MIKE2013的主场:应该是了解爬桥者背后的事,而吾系阻止爬桥行为就以为可以解决根本问题了。

  JJF枫:就是媒体爆光了才让那么原本不知道的人都跑去跳猎德桥

  保证畅通但有碍美观

  东平汽笛:难看极了!特别等生锈后!

  景景king:严重影响广州塔附近景观。

  Lee仕航:治标不治本、因该大量普及心理辅导,提高广大群众素质教育。

  探索者x号:这样本来很美观的猎德大桥变得老旧老土多了。

  娜娜像个刺留仔_:真的想死的人,跑过去就直接跳了,哪会等别人来劝来救!感觉跟电视剧里说,你们别拉我,我要一头撞死在这!若没人拉,他是没有勇气撞的!死需要勇气,人家死都不怕还怕这个?真是影响美观有不实用!

  秋风3097:要上去话,根本防不了。这样更影响大桥的美观。

  SingleRich:如果真的有人爬上去,那救援有没有难度?

  韦裆裆: 我估计这是找不到根本解决这事的方法才只是铺长刺的, 那大家都可以帮人家想更好的办法提建议,有更好的建议然后你才去质疑有关部门为什么不那样做,是不知道那样做还是不想做,每次看关于这类的新闻看到的评论都让我很无语。

  变-fong:这多难看啊?我们的管理方只能拿出这么简单粗暴的点子了吗?

  静大仙很仙-:说什么不是根本办法的人,你倒是想想什么是办法啊。很多问题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解决,能先防范就不错了。

  下个“秀场”是谁?

  演出小罗:好吧,以后晨跑、夜骑不用担心上面有东西砸下来了!难看点,实用……但是,没有海珠桥,有猎德桥;没有猎德桥,会有哪座桥呢?

  Jordan_Liu:一个人如果想死,你的钢刺阻挡得了吗?这个桥封了,下一个桥呢?下下个呢?装上钢刺,只是在不断提醒人,这里有人自杀过。

  【专家观点】

  总不能把珠江封起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赞同严惩作秀者。“出现跳桥等相关事件时,无论当事人的诉求是否合理,都应该进行处罚。以此彰显一个道理:秀跳桥,不是一个好办法。”

  对于安装拦网防止跳桥的做法,彭澎表示,采取这些措施是一种办法,但不能完全地解决问题,“跳桥是防不胜防的,想跳总是有地方跳的,总不能把整个珠江都封起来吧”。

  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胡慎之表示,三、四、五月份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也是情绪多发期,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都很多,不应该用极端的方式。

【编辑:王珊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