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拟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治堵”

2013年05月28日 09:04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上周,杭城拟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治堵”的消息,遭来一片反对声,许多人纷纷质疑利用提高停车费来“治堵”是否有效。但就在前天,杭州市政协委员周恺秉却公开建言:“应使用经济杠杆,主城区停车费应增加到15—20元/小时。”

  昨天,此言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截至昨晚7点左右,这条微博已被转发了约425次,评论404条。评论中大多是质疑的声音。

  为什么在一片反对声中,周恺秉要跳出来唱“反调”,他提出的停车费收费标准比《杭州市区停车收费改革问卷调查》中的方案最高上限(核心区7元/半小时)还要高,他的依据是什么?

  昨天傍晚,记者联系上处在言论漩涡中的周恺秉。

  机动车保有量飞速上升 城市快变成了“停车场”

  每小时停车费提至15-20元/小时 有效降低机动车使用率

  当记者联系上周恺秉时,他并不知晓微博上的骂声。当记者告诉他后,这位46岁的中年男子,起初有些吃惊,随后释然地笑笑说,“他们要骂也没有办法。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来看待停车费涨价的问题,说出了自己一些真心的看法。”

  周恺秉,原来是杭州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3个多月前,转调到位于滨江区的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

  周恺秉告诉记者,他家住凤起路附近一个老小区,自从换了新单位后,他改变了原来走路上班的出行方式。每天,他开着一辆旧帕萨特轿车,往返滨江和凤起路。

  每天晚上6点左右,他从滨江开回主城区,路上要开1个多小时,因为中河高架实在太堵了。高架上的车流每天川流不息。大部分时候,高架都处于拥堵状态,失去了高架应有的速度。人们笑言,“中河高架上开车速度还不敌自行车”。

  短短10年,杭城机动车保有量从12万辆达到100万辆。机动车暴增,除了带来道路拥堵为,还影响了空气质量。城市快成了一个大停车场——马路上,小区里,绿化带、学校地下空间……到处都在“挖潜”停车位。

  在此背景下,周恺秉委员提出“系统设计,有序推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提出要把提高公交分担率作为交通发展的第一目标,并逐步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降低机动车的使用率等一整套系统的办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周恺秉提出5条建议,试图为杭州治堵提供良方。而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则是第3条建议,“逐步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降低机动车的使用率。”

  在周恺秉看来,逐步提高主城区停车费,在公众心理上形成开车上下班是种高成本的行为,通过经济杠杆,达到在主城区减少机动车使用率的效果。

  “出台主城区机动车停车费用5年加价计划,到2018年主城区每小时停车费从现在的6元/小时增加到15-20元/小时,降低市民开车买车预期,改变开车上下班的习惯,从而有效降低机动车使用率。目前西湖风景区每小时30元的停车费效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票价。二是尽快在杭州实施欧四标准,提高汽柴油的油品等级,这既改善了空气质量和又减少了机动车的使用率。”周恺秉建议。

  有车一族不能只为自身考虑 应多站在无车一族角度想问题

  周恺秉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希望杭州的所有老小区,都能够大幅度增加停车费用,建议增加到400—500元/月。

  “网上骂我的人,可能很多是有车一族。但是我们更应该站在无车一族的角度,考虑杭州增加停车费的问题。”周恺秉说,“对无车一族来说,杭城激增的车辆,除了制造马路和小区的拥堵,制造空气污染外,对于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开车的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他们其实占用了很多的社会资源,却侵害了广大无车一族的群体利益。”

  周恺秉认为,停车位上涨多收的费用,应当考虑补贴无车一族。比如降低地铁的乘车费用,和降低公交车的乘车费用等,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

  杭州市治堵办回应:周委员的建议有一定道理

  作为有车一族,周恺秉希望他们有一天放弃驾车,坐公交上班。“如果有一天,公交车的舒适度和准点率提高,公交车能跟自己开车差不多快,那我肯定会坐公交车上班。”

  针对周恺秉委员的建言,杭州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昨晚回应,从技术角度上和国外的经验上看,周委员提出的建议是有一定道理的。

  “提高停车收费治理城市拥堵,在国外和其他城市都有成功的先例,越是在路边停车,收费越是要提高,这是解决城市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要根治拥堵,还要靠多管齐下,依靠各种手段来综合治理。”杭州市治堵办负责人说。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