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路塌方事件惹人担忧 “听漏人”深夜戴耳机排查

2013年05月31日 09:28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5月29日上午,八一南街离市政府不到500米的地方,路面突然塌陷,出现了一个深约1米、直径1米的坑洞。

  金华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马路塌方事件,塌陷区域地下大多埋着自来水管网。一些市民不禁担忧:市区地下水管密布,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遇上下一个漏水塌陷处?谁在监管这些管道的安全?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持续追踪,第一次听到了“听漏”这个名词,第一次知道,有24小时“听漏人”的存在。

  深夜他戴着大耳机

  沿着水管线一路走

  凌晨1点的解放西路,行人寥寥,汽车也不多。

  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头戴全罩式的大耳机,脖子上挂着电话机大小的控制器。左手提着一个橡胶探头,右手拿着一根听杆,在马路中间走走停停。

  每走两步他都会停下一次,把探头放在路面,侧耳倾听几秒钟。没听出异样,又继续往前走,好像一位为道路听诊的医生。

  他诡异的举止,不时吸引路过的行人驻足观看。只有他身上那件自来水公司的反光背心,表明他是在工作,而不是在夜游。

  这名男子叫楼海飞,今年44岁,是一名听漏人。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14年。

  在他脚底下,是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网。他沿这些管线行走,试图找出地底下管道漏水时,发出的细微摩擦声。

  他们用听力工作

  深达4米的漏水点也不放过

  听漏人,也许是金华人数最少的一种职业。整个金华市区,只有4名从业人员。

  地下自来水管泄露时,水流会和周围的介质发出一种摩擦声。他们的工作,就是带着灵敏的耳朵,沿着水管线,一路走,一路听,找到这种摩擦声,精确定位漏点。

  金华市区城市道路下面直径超过75mm的自来水管道,总长超过900公里。其中,30多年前的水泥管道有120多公里。

  这些管道在城市道路下像蛛网般密集,有的可深达4米。每年,他们至少要全部排查两遍。

  排查大多在晚上进行,“市区道路,凌晨0点到5点,是最佳的排查时间。”通常地下1米多深的漏点都可以准确地“听”出来。地下4米的漏声也能听到,当然,要准确判断位置,难度更大。

  自来水公司发现有自来水泄露后,也要依靠他们精确定位漏点。“一般定位的漏点和实际漏点相差不能超过1米。定位准确后,能节约很多挖掘和回填成本。”

  这不是件容易的活

  经验比进口仪器还重要

  要听到深藏于马路下的声音,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听漏时,他们使用一套国外进口的听漏仪器:听漏杆和听漏仪。

  听漏杆是一条1米多长的金属杆,顶端有一个小听盒,主要用来听阀门和管线的声音。听漏时,耳朵凑到听盒上,如果听到特定的摩擦声,附近可能就有漏点。

  听漏仪由四个部分组成:耳机、主机、探头和控制器。探头放在路面上,能收集到周围很细微的声音,经主机放大后,传送到耳机上。它对摩擦声尤其灵敏。

  一般用听漏仪找到疑似漏点后,会在附近钻孔,用听漏杆插到孔里进行确认,“使用听漏杆的准确率几乎能达到100%”。

  然而,要从各种干扰声中,找出这个摩擦声,并不容易。各种情况下的摩擦声,并不统一,也很难形容,只能靠记忆、积累。

  “管道的深度、水压、漏量,以及环境噪音,比如汽车声、空调和变压器的噪音,都会影响声音的辨识。”碰到雨天、雪天,或者大风天,排查工作也只能停止。

  这套仪器约4万块钱。楼海飞认为,论灵敏度并不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却是性价比最高的。“不管用什么仪器,收集到的信息,都要依靠人来分析,需要听漏人来确定漏点。”

  在这一行业里,经验实际上是比仪器更重要的东西。

  一干14年

  他们查漏无数

  楼海飞已经在这一行干了14年了,他还将继续干下去。

  每天晚上,当他收拾好仪器,准备骑电动车去道路排查时,家人早已经入睡。由于工作的时间差,他很珍惜下午时光,尽量和家人孩子呆在一起。

  谈起做好这份工作最需要的品质,他选择了责任心。

  去年,在八一北街,楼海飞查到了一个每小时漏量200吨的漏点。平时,一般小漏点的每小时漏量,只有10吨左右。

  今年上半年,楼海飞等4人已经查出了二十几个漏点。“前几年,每年能查出100多个。现在,管道更新后,漏点少了很多。”

  自来水公司也离不开这些听漏人。

  金华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周德强介绍,为了更好地检漏,最好对地下管道进行网格化管理,“每隔一段管道,就安装一个水表,根据相邻两个水表的水量差额,先确定漏水路段,再确定漏点。”

  然而,即使实行了网格化管理,确定了漏水路段,在维修前,最终的漏水点还是需要听漏人确认。

  他对听漏人的重要角色深有体会,“就像要做一个手术。只有他们确定了做手术的位置,我们才能动刀。”

  记者体验

  从听漏仪里,听到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昨天凌晨,记者也做了一回“听漏人”。这套看似小巧的仪器,挂在脖子上还有些沉,大耳机把两个耳朵罩得严严实实,像是把外面的世界隔离开了。

  带上耳机就能听到“嗞……”的声音,楼海飞说,打开仪器就能听到这个环境音。工作前,就要习惯这个声音。

  解放西路上,记者沿着地下水管线往前走。走几步停一下,把探头放在地上听一听。

  远处的汽车驶过,声音轻得几乎可以忽略。近处有人走过,仪器里能听到“啪啪啪”的走路声,但是也并不明显。

  楼海飞说,仪器只对摩擦声特别敏感。他让记者用鞋子在地面上摩擦。果然,大耳机里立刻传来了“莎莎”的摩擦声。

  只是走了300多米,记者就已没有耐心继续下去。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