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修复 近5000万贝壳投放近海

2013年06月09日 15:2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天上午,位于上海近岸海域一字整齐排开的数艘投放船、监测船上悬挂“保护海洋生态,造福上海人民”、“海洋生态修复生物投放”等横幅,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首次启动贝类投放示范,将连续一个月向上海近岸7.5平方公里海域内投放贝类200吨、近5000万只贝壳,旨在修复海底生态系统,恢复海底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投放和栽培时间自3月份直至10月份

  在现场,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主任凌宝忠介绍,此次投放区域选取航道、码头、锚区以外等适合贝类生态修复的海域,投放贝类为修复区主导底栖生物四角蛤蜊和焦河蓝蛤,并按1:1比例混合。此次海洋生态修复在成功已投放脊尾白虾基础上进行,准备继续投放四角蛤蜊逾2300万只,投放蓝蛤逾2200万只,并栽培坛紫菜等海藻面积近万平方米。整个生态修复生物投放和栽培时间自3月份直至10月份。在这次规模性贝类投放前,中心已对贝类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邀请相关专家就贝类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论证,投放贝类必须是活性良好,无残缺损伤,存活率高,符合规格的,并在海里均匀播散。上海沿海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是国家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为我国沿海河口和港口海域海洋生态修复探索经验和技术。

  年初投放白虾提高了海域白虾密度

  此外,投放项目负责人韩杰工程师告诉记者,今年,中心开展贝类、虾类和海藻等放流、栽培和跟踪监测工作,年初在上海海域投放250多万尾抱卵脊尾白虾,跟踪监测显示显著提高了修复海域白虾的密度,并已成功产出子二代,海里小虾数量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九十月份,中心还将建立大型不育海藻生态修复示范区,选择耐低盐度和低光照的大型海藻——坛紫菜进行生态修复。特别是通过多种途径联合修复海洋生态,加强跟踪监测,初步积累上海海洋环境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经验。

  当地渔民纷纷惊喜地告诉记者,今年捕捞到的小虾米远远多于往年。

  上海海域环境受长江径流、钱塘江径流、苏北沿岸流和沿岸排水的共同影响,随着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集聚,长江入海污染物总量仍然较高,海洋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所下降,近海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局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近期国家海洋环境公报显示,海水水质劣四类占到一定比例,生物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降低海水富营养化趋势,提高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显得特别紧迫。

  此次投放贝类对恢复上海近岸海域原优势种群,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较好的作用;对建设生态、绿色海域,繁荣本市海洋经济和对外贸易,保证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这是海域使用金取之于海洋,用之于海洋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体现;上海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推动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沿海地区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