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沉迷手机忽略现实交流能力 "低头族"请适可而止

2013年06月27日 11:38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公交车上,候车亭里,甚至会议室中,随时都可见到“低头族”:他们人手一部手机,或用微信和朋友聊天,或玩游戏、刷微博,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加入了“低头族”行列,与此同时,因“低头”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随处可见“低头族”

  6月13日,记者来到福州市鼓楼区的几个路口,随机抓拍了几个镜头。

  在湖东路与五四路的交叉路口,记者蹲守了1个小时,看到约有50个开车或骑车的人在等红灯时掏出手机摆弄,当绿灯亮时,他们才匆匆收起手机。

  中午,放学了。在福州市第二中学附近,记者看到,不少学生一出校门,就拿出手机边走边玩。

  在华林路与五四路的交叉路口,一名男子边过斑马线边玩手机,全然不顾周围的车辆;在省府路一斑马线上,一名女子边走边看手机,差点撞上迎面走来的行人。

  在公交车上,记者看到,很多年轻人一上车就“埋头苦干”,摆弄着手机。

  一个记者同行抱怨说,她越来越不喜欢参加聚会了。“入座后,人人都抱着手机滑来滑去,没话题可谈,这样的聚会有什么意义?”

  人际不敌人机

  “现在想想挺后悔的,父母一直盼着我们去吃顿饭,没想到结果会弄成这样。”6月13日,漳州小伙梁崇蒙对记者讲述了一件令他后悔不已的事。

  “端午节晚上,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平时大家都很忙,聚餐的机会不多,两位老人就盼着孩子们回家一起吃顿饭。”小梁说,晚上6点半,大家都准时赶回家中,“年轻人凑在一块就喜欢研究手机,分享什么游戏好玩,我也在一旁刷微博。”

  “吃饭时,父母不时问我的工作情况。当时,我们都把手机放在饭桌上,大家时不时地看着手机。后来,弟妹们吃饱了,就干脆拿起手机继续玩游戏,我则时不时地回复朋友的微博。”

  父母屡次想和孩子们交流,但孩子们只顾低头玩手机,父母开始不高兴了。看到孩子们都不爱和他们说话,父亲说:“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生气地摔了一个盘子,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面,立刻变得尴尬无比。后来,小梁赶紧收起手机,进屋劝说,才平息了父亲的怒气。

  闽侯籍姑娘小梅和丈夫阿强结婚4年多了。但几年来,阿强没少对妻子抱怨:“她自怀孕辞职到生下小孩后,就以照顾小孩为由,没去找工作。谁知,她压根儿没全身心去照顾小孩,而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玩电脑和手机上。”

  为了解闷,小梅买了个“苹果”手机。此后,刷微博、摇微信,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她终日摆弄手机,丈夫和她说话,她也懒得搭理。次数多了,两人的争吵也增多,冷战不断加剧。今年春节刚过,阿强就到法院起诉,要求和妻子离婚。“她微博上的粉丝有好几百个,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却寥寥无几。”阿强在法庭上说。

  在调解中,法官做起了小梅的思想工作:“手机再好玩,也不能当饭吃。你收获了虚拟世界里的友情和虚荣,却快把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和幸福牺牲掉了。”最终,小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不愿离婚。夫妻二人言归于好。

  抬起你的头来

  有媒体报道,“低头族”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的次数高达34次。不少网友也坦称,和身边的好友越来越没话说,对网上聊天却是乐此不疲。

  “‘低头族’的出现,反映了当今年轻人内心的浮躁、精神的空虚。”福州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郑捷说,独处是一种能力。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缺少欣赏周围人和事的能力,也缺乏与人交谈和个人独处的能力。所以,玩手机成了必不可少的调节,最终变成了精神依赖、心灵寄托。郑捷建议,年轻人应戒掉手机瘾,锻炼自控能力;同时,要培养独处的能力。

  厦门眼科中心医师潘美华说,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会对视觉产生过度、过强的刺激,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她提醒,玩电脑、手机的时间以30分钟为限,看一会要闭眼休息数分钟。

  “长期玩手机,对身体将造成伤害,如视力下降、腰椎颈椎酸痛、消化不良等,并且,长时间把自己封闭在孤立的虚拟空间中,将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自闭、冷漠、抑郁、焦虑等。”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说。他认为,“低头”族应该适可而止。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增强自我控制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技术和新信息,否则行为将走向无序。此外,培养其他兴趣、转移注意力等,也是减少“低头”的好方法。

  据了解,在台湾,边驾车边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者将被罚款。看来,“低头族”的负面影响已逐渐被重视。 记者 包骞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