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州好的哥:高峰1小时 打车不要钱

2013年06月28日 15:35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年51岁的孙友同是一位普通的哥,他却养成了两个并不普通的习惯:第一,无论刮风下雨,每月按时免费送一位老人到医院看病;第二,哪怕再苦再累,坚持每天为客流高峰期的乘客提供一小时免费服务。

  这两个习惯,孙友同已整整坚持了10个年头。

  一名特殊的乘客

  南阳路农业路口附近的瓷厂家属院是孙友同最熟悉的地方之一。从2003年底开始,他每月都会到这里来接一位老人乘车。

  老人名叫王秀兰,今年72岁。每次见面,她总会早早准备好一瓶水,塞到孙友同手中,然后再拍着他的肩膀一阵叮嘱:“孩儿啊,外头热,要多休息,多喝水。”

  孙友同与王秀兰曾做过7年同事。1981年至1988年期间,他们同在瓷厂当工人。

  “后来阿姨因病提前退休,没过几年,厂子也倒闭了。”2003年10月,孙友同买了辆出租车,开始了独立创业之路。

  2004年一次偶然机会,孙友同得知患有骨质增生的王秀兰,每月都要费尽周折赶到医院看病的事情后,主动找到老人,提出了要免费送她看病的想法。

  “老耽误他挣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起初,王秀兰感激之余,时常会找借口想方设法拒绝。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每到看病前,孙友同总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到家里。

  拗不过孙友同的热情,王秀兰只好带着愧疚的心情接受了这份帮助。没想到,这一送就是整整10年。

  一条特殊的规定

  孙友同的出租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一块醒目的蓝色“宣传板”,板上印着7个大红色的字体:高峰期免费拉客。

  做的哥10年来,孙友同一直这样坚持。

  “每天下午5点到6点,不但是出租车交接班时间,而且是高峰期,车特别难打。”孙友同说,刚开出租车那年,经常听到乘客如此抱怨,心里总不是滋味。

  “特别能体会到乘客的那种焦急和烦躁。”设立这条特殊规定的原因,孙友同说自己想得很简单,“不为别的,就是想在乘客烦恼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希望能为他们带来一个好心情。”

  这条免费乘车规定实行这么多年来,孙友同从一个个乘客那儿收获了不少感动。

  2008年10月份的一天,一位93岁的老人在孙媳妇的搀扶下拦下了孙友同的出租车。

  “阿姨,去哪儿?”看到老人年纪这么大,孙友同赶紧下车帮忙搀扶,把老人送到汝河小区门口后,他笑着告诉祖孙俩:“这次坐车,你们不用掏钱。”

  老人执意要求孙媳妇给孙友同支付车费。

  “真不收,真不收……”就在孙友同启动车辆打算离开时,老人的孙媳妇直接挡到了车前,硬是将车费通过车窗塞到了车内。

  最终,双方站在原地整整相互推让了10多分钟,孙友同还是将那笔车费退还到了两人手中。“那天不算热,但她们太热情了,让钱让得全身是汗……”

  一位善良的妻子

  孙友同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这么多年来,全靠这辆出租车挣钱维持生活。

  “老婆也是出租车司机,我们俩换班开一辆车。”为了节省开支,孙友同和爱人从来不舍得在外面吃饭。两个人都明白,虽说自己家的女儿马上就要结婚成家,但还有弟弟家那个5岁半的小男孩牵挂着他们的心。

  说起孩子的事儿,孙友同多次哽咽了,一件5年前的往事又一次打湿了这个坚强男人的眼眶。

  2008年7月,孙友同带着爱人回了趟老家开封杞县。就在他们打算返回郑州时,孙友同的弟弟却抱着孩子满脸无奈地找到了他们。

  “弟弟离婚后,家里条件太差,实在无力抚养孩子。那天,他给我爸妈说,想把孩子送到别人家养……”听到这个消息,孙友同的妻子毫不犹豫地抱过孩子:“今后,这孩子我们家养!”

  就这样,夫妻二人把弟弟的孩子带到了郑州。

  “这么多事儿能一直坚持下来,绝对离不开善良的老婆。”孙友同说,他和妻子结婚以来,经常聊天时会说同样的一句话,“助人为快乐之本。只要大家快乐了,我们就会快乐”。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