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探访医药生产流通环节:四大因素引发廉价药短缺(2)

2013年07月01日 11:24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生产

  利润越来越薄 企业停掉廉价药生产线

  有别于容易“两头受限”的物流配送商,高效廉价药上游生产商的自主性大得多,对这一市场的争夺也激烈得多。然而,在众多终端商、流通商看来,高效廉价药的日益缺失,跟上游生产商关系最为密切。

  “获得进入基本药物市场资格,就意味着门槛优势。企业自然先想方设法降低投标价格,然后再视情况选择生产还是不生产。”湖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李斌称。

  不过,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经销成本等无一不在上涨。同时,基本药物中标价格多年如一,甚至多有下降。因此,药企利润越来越薄,对于基本药物的生产积极性就逐渐变弱。

  复方丹参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广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青睐。昨日,记者获悉,我省一家复方丹参片生产药企,已于上月正式停掉其复方丹参片生产线。“卖出去是1块钱,生产成本已快涨到3块钱了,做得越多,亏得越多。”接受记者采访时,电话那边的企业负责人说自己有一肚子苦水。

  近日,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断货,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甲巯咪唑片是治疗甲亢首选基本药,一瓶只卖两元多,疗效并不比30多元一盒的进口药差。记者搜索发现,今年以来,郑州、厦门、南京、合肥、乌鲁木齐等多地,均出现该药“全城绝迹”。

  招标

  唯低价者入选 逆向淘汰优质企业

  在微薄利润甚至亏本面前,选择保质停产的企业还算有良心,一些企业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2011年5月,由于涉嫌虚假投料,甚至被传“用苹果皮代替中药材”,有“普药大王”之称的四川蜀中制药整条中成药生产线被令停产。

  对此,众多药企的“娘家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直言不讳指出,部分基本药物中标价不仅大大低于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甚至远低于药品原辅材料采购价。企业为了保证供应,有的选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跟基本药物招投标制度不无关系。

  高效廉价药的最顶端环节——招投标,出现了哪些问题?记者采访的10余家制药企业,几乎全都将矛头指向“唯低价”。

  近日,谈及此,李时珍集团相关负责人仍心气难平:“我们储备了42个基本药物品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只中标了1个。”李时珍集团是我省医药行业十强之一,曾一次性通过其全部209个品种药物的国家认证。

  该负责人称,“李时珍”品牌优势、地道药材质量,并未支撑李时珍集团在基本药物市场取得太多中标资格,原因就在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过于侧重“最低价者中标”,而未倾向“最适合者中标”。

  目前,我国各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主要采取“双信封”招标,即企业需受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的双重评审。前者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行业排名以及资质认证等指标进行评审,后者主要评审价格指标。只有通过经济技术标评审,才能进入商务标评审,商务标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由于经济技术标的门槛较低,这种招标模式,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其实质是鼓励企业“低价竞争”。

  姜正汉说,据他观察,基本药物中标企业中,中小型药企占据了庞大数量。“一些企业的心态是中标了再说,所以首先不顾成本费用、不顾后续生产,不顾可持续发展,先拼命压低价格抢占市场饮鸩止渴。”(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张颖 张乐克)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