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著名文学家李育中逝世 曾任杜聿明英文秘书

2013年07月01日 15:2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李育中教授生前留影(资料图片 何奔 摄)

  第一个翻译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第一个翻译卡夫卡的作品

  第一个撰文介绍马雅可夫斯基

  第一个向国人介绍萨特和毕加索

  第一个为尼采翻案

  ……

  李育中(1911.1.5-2013.6.28),祖籍广东新会,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历任广东省立艺专、广州市立艺专、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顾问。

  从青年时代起,李育中就活跃于香港、广东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学和新闻界。解放后,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任教,兼教中文、美术和英文。早年他当过翻译、诗人、影评人、战地记者,晚年是著名的藏书家。书籍、电影、美术、书法、诗词,他样样涉猎,被誉为“华师一宝”,而在与朋友聊天时,李育中常自称为“杂家”。2007年入选羊城晚报牵头评选的“当代岭南文化名人”。

  耄耋弱冠促膝谈笑的场景再难在华南师范大学北区四栋的小院里看到,校道上那头戴贝雷帽手拄拐杖的白发老者已再不会出现……6月28日凌晨5时30分,堪称“华师一宝”的文学院资深教授李育中与世长辞,享年103岁。博学、平易近人、淡泊豁达,他身上有太多优秀品质值得人们回忆。

  曾任杜聿明英文秘书

  回顾李育中一生的学术成就,你会发现他没写过太多书,仅有的两本一是他年届百岁时出版的六十多万字的大书《南天走笔》,是他一生文章的精选;另一本小书《大家小画》,则是充满趣味的名人漫画。这似乎与他“岭南文化名人”的称号有些不符,但细心了解,你会发现,李先生一生中有数不完的第一。

  1933年,22岁李育中在香港最早翻译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早期代表作《诀别武器》(现通译为《永别了,武器!》);1936年,25岁作为香港第一人,被茅盾采录文章编入《中国的一日》;1938年,国内第一人撰文介绍马雅可夫斯基,文章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他还是第一个将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卡夫卡介绍给中国读者,并翻译其作品。

  1942年,31岁的李育中参加了抗日远征军。随杜聿明将军率领的中国缅甸远征军在缅甸抗击日寇,曾担任杜聿明的英文秘书和《大刚报》战地记者,1943年初出版报告文学《缅甸远征记》,后获得全国“抗日战争时期老作家”称号;1946年,35岁第一个向国人介绍萨特和毕加索;1948年,37岁时于国内第一个在报上撰写长文,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芭蕾舞艺术。

  解放后,李先生创造第一的脚步也未停止,他1953年进入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同时还兼职任教外语系和美术系,教授过中文、美术、英文等课程。1978年,他在华南师范大学开设广州第一个美学讲座,引起轰动;1979年,第一个以《鲁迅与尼采关系新探》为题,用翔实材料,引经据典,考证尼采思想与哲学,成为国内为尼采翻案的第一人;1988年,第一个在中国大陆写文章评介李敖其人其文。

  一生嗜书如命的“书虫”

  一生中能创造如此多第一,与李育中嗜书如命不无关系,在李育中小儿子李小中的印象中,父亲就是一个“书虫”,每天平均看书十个小时,“他常说,我一世看的书,多过你们两三世看的书”。

  记者在李先生的旧居看到,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可利用的地方都做上书架,堆满了书。李小中说,父亲生病以前,家里的书更多,床边,走廊边,都是书,6个房间都只剩下仅容一人走路的通道。后来在小院里加建了一间书房,正房里的空间才稍显宽敞。

  华师1999级中文系学生陈开斌是李先生的忘年好友,在与李先生交往过程中,陈开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李先生做“书童”,“老头子(私下里同学们对李先生的昵称)一点都不像90岁的老人,到书店里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体力比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好。”除了陈开斌,李育中的弟子,现任华师文学院院长的陈少华、老同事陈尚仁也都当过他的“书童”,负责从书店扛书回李先生家。

  李育中吃穿很节俭,留给子女的也不多,大多数都用来买书了。1999年李育中曾将一个半房间的书,约2万册捐给了华师图书馆,在专区陈列。李小中说,父亲捐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家里书太多了,已经无处可放,而他又随时准备着买新书,粗略估计家里剩下的藏书还有4万册。“父亲此生达成了‘坐拥书城’的愿望,而这些书也成了他最大的牵挂,生病后住院时,他无意间吐露,‘我走了无所谓,不放心我的书怎么办?’家里人商议后决定将旧居改建作图书馆,他才放心。”

  如果健在定看《小时代》

  据李小中介绍,父亲的生活习惯中不乏不科学的地方,例如他经常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喜欢喝咖啡,后来又改喝老火靓汤。

  家人劝李先生要早睡早起,他却觉得不一定要遵循唯一的生活规律,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不要随便怀疑自己的身体,特别不要随便去医院开药。对于有些养生专家常说的老年不宜动气,要心平气和的观点,李育中教授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当怒则怒,对于事关重大的原则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弟子们认为,李先生长寿的秘诀源于他年轻的心态,他能跟年轻人打成一片,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陈开斌说:“如果老头子还健在,身体允许,他一定会去看《小时代》,而且我猜想他的评价一定是‘冇眼睇’。”-林世宁 实习生 张适 通讯员 刘凌 李宇红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