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四成男子撞“肥胖线” 专家建议:要管住嘴

2013年07月15日 09:48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从1991年到2009年,湖北年轻男士的超重或肥胖率从17%,飙升至近40%,近一半的湖北男迈入“肥胖界人士”的行列。而肥胖,正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的“温床”。昨日,“第五届中国营养膳食检测报告”发布,与会专家对我省男士“发福率”深表忧虑。

  宵夜助肥“功不可没”

  武汉夏夜里,夜宵正当时。香辣烧烤配冰镇啤酒,成了不少男士的“标配”。“在晚餐后再‘加餐’,是对健康极其不利的生活习惯。”昨日,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易国勤分析,武汉男士集体“发福”,传统的夜宵“功不可没”。

  易国勤说,晚上吃东西,一方面让本该休息的胃肠道等器官“加班运转”,对健康不利;另一方面,夜宵“食谱”往往是口味重、高能量的食物,晚上又难用活动消耗,合成为脂肪,长期如此便积少成多,导致肥胖。而且,夜间人体合成激素分泌更为活跃,夜间摄取的热量更容易使人发胖。

  与“全民发福”相对应的,是运动量的大幅降低。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47.4%的居民出行方式为步行,而到了2010-2011年,这一数据降至38.6%,坐车或驾车则由最初的21.6%猛增至46.5%。

  “湖北人口味偏重,近些年高热量食品摄入更多了,动得却更少了。”易国勤分析,以前,男士们还有一些家务体力活,如农村男子要干农活,城市男子也要搬天然气坛、扛米搬油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些“体力活”几乎消失,而每周静坐的时间则大幅上涨。

  与此相对,女性肥胖率虽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20%-29%)。这与女性更注重身材有关,另一方面,女性的家务劳动并没有明显减少。

  近半湖北人血脂异常

  “从1991年到2009年,湖北年轻男士的超重肥胖率从17%,飙升至近40%,比全国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率(约47%)略低。”昨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介绍,伴随着体重增长的,是慢性病发病率的凸显。湖北省18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1.3%,但令人担忧的是,居民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不足四成;糖尿病患病率为7%,其中不到1/3的患者能将病情控制到正常范围;湖北人的血脂异常率高达47.4%,占据近半人群。

  “肥胖是慢性病的温床。”易国勤表示,肥胖是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青少年的肥胖也不容忽视。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武汉小学生的超重率从4.7%升到了9.2%。武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姚辉告诉记者,10年前,几乎碰不到因肥胖就诊的孩子,如今内分泌科每年接诊肥胖儿童约300例。这与孩子饮食、零食摄入多、运动时间少关系密切。

  “八成儿童肥胖将延至成人肥胖。”姚辉说,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也直接导致众多被称为“老年病”的慢性病日益年幼化。

  要“管住嘴迈开腿”

  专家强调,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约60%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要采取早期干预,尤其要控制高脂肪、高热量的摄入。

  一方面,要平衡膳食。此次调查显示,湖北人口味偏重,肉类的摄入在逐年增长,但在杂粮、奶制品方面却远远“不及格”。18岁及以上湖北省居民中,仅1/3的人每周有7次以上食用水果;有1/3以上的人每周食用杂粮还不到1次;超过20%的人平均每周食用奶类及其制品不到1次;每天食用豆类及其制品者只占居民的14.7%。而这些食品其实都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都应该吃到的食物。

  马冠生举例说,改变膳食其实很简单:“我也很喜欢武汉的热干面,但有市民把热干面当成一顿饭,但营养元素显然不够。我会加杯豆浆、一个鸡蛋和一点蔬菜沙拉。这样,既能保留湖北小吃的风味,又能摄取均衡的营养。”

  另一方面,居民要加强锻炼,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步行、打球等有氧运动,做到睡眠充足,代谢畅通。

  小贴士

  肥胖如何计算

  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标准。对于中国成人,如果这个数字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荆楚网讯 记者高琛琛 实习生钟景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