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亲情寄语”防腐或成新形式主义

2013年07月15日 17:29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寄语;“公家的钱不能动,平安就是最大的福。”这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不求您发财,只求您平安。”这是女儿对父亲的期盼……走进郑州市各级机关,几乎在每个党员干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都悬挂着一句句这样的亲情寄语。(7月14日新华网)

  以往,我们强调党员干部要管好自己家属,莫间接涉足腐败之事,这是一条防腐路线。现在,反过来让家属寄语党员干部莫走上腐败之路,不失为一条反腐倡廉的好路子。

  “廉政寄语”防腐败作为一种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是一种创新。杜绝了一些口号式反腐宣传,内容都很新鲜和个性化,而且投入的人力财力投入少,有易于组织、操作、推广的特点,把机关和家庭,干部与家属结合互动起来,其宣传警醒效果可以实现最大化。

  说到底“廉政寄语”还是在打亲情牌,虽说这样的寄语有一定的提醒警醒作用,但作用很有限,弄得不好还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许多腐败官员,一面在台上作廉政报告,一面暗地下照腐不误。在他的办公室也会看到许多廉洁座右铭和警句题字,但实质上表里不一,言行不一。

  亲人的寄语,在短期内或许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但久之,恐怕也难保证寄语不形同虚设。父亲的教训儿子也可能不听,妻子的告诫也可能充耳不闻。这类寄语全凭官员自觉,这样的廉政文化“软实力”太软了。

  把家庭变为预防和遏制腐败的重要阵地,借助亲人的口,对党员干部进行引导教育;借助党员干部家庭平台,扩大廉洁理念的传播。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信念、规范行为,筑牢反腐倡廉防线。这种设置,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距其防腐预期效果恐怕会有一个距离。事实上,反腐除了打打“预防针”外,还是要强力推行制度反腐,有高压线有笼子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徐大发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