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市国土局成立排查组 一直在山中巡山追隐患

2013年07月29日 11:3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在检查隐患点。韩枫摄

  经过了细密雨丝的连日浸淫,明晃晃的日头终于照到了门头沟区王平镇南港村半山腰的一个小院里。房主老张走出房门,舒服地伸了个懒腰,揉了揉酸疼的肩膀。院门外,地质灾害专家讨论着门前的裂缝——雨后这个区域的地面沉降更明显了。

  雨后晴天,是出行游玩的好日子。但对于地质灾害来说,却是高发期。近期,市国土局成立了排查组,连日来一直在山中巡山追隐患。

  “您这院子底下是采空区,地面的裂缝万一有变化,一定要提早防范、提早撤离。”老张开了门,排查组专家、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韦京莲也不客套,直奔主题。

  门头沟王平镇的山村中有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居,处处都有“小桥流水人家”和“古道西风瘦马”的景致。而在这古道之上,也有隐患点。

  在南港村住了大半辈子,老张因为采空区塌陷隐患搬了两次家。如今新房再次出现裂缝,他已经见怪不怪了。“放心,前几天坡上有个小塌方,还是我看着不对劲儿报告的。”房前不远山坡上有处凹陷,环抱粗的大树已经裸露出了半片树根,老张指着说。入夏之后,地质灾害隐患检查、巡查、排查几轮下来,让老张熟悉了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方面的很多知识。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无论是降雨还是雨后天晴都要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全市4496个隐患点,门头沟就占了636个,越是隐患多的区县,越要仔细排查。

  “地质灾害隐患最大的问题在于下雨的时候可能发生,雨后仍旧可能发生。市国土局和市气象局会视雨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但这种预警不能随着降雨结束而解除,雨后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虽然上周五检查组已经来过门头沟区,但专家们仍旧放不下心。

  顾不上进屋再喝口茶,排查组一行上车奔向下一个隐患点——河南台村杨树坡崩塌隐患点。

  这个崩塌隐患点附近住着的王奶奶已近耄耋之年,平时儿孙都在外面工作,只剩她一个人守着这老屋。她家的山墙正倚着山,距离崩塌隐患点很近。

  “《明白卡》上的内容村干部都给我讲了,我听你们的,搬到最外头这间屋里住了。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我就按《明白卡》上说的做,放心。”雨后初霁,就有人进家来看她,王奶奶挺高兴。《明白卡》是各级国土局分发到各村民家里的“信息卡”,卡上写着村里紧急联系人是谁,遇到地质灾害跟谁走、怎么走、走去哪。每家每户的卡上,都有不同的内容。

  “要是听到转移信号别慌,把急救药品带好,我们会安排人来背您走,别着急摔着!”河南台村支书扯着嗓子,大声儿对王奶奶说。据专家介绍,这处崩塌隐患点已经被茂密的植被掩盖得密密实实的了,看不出裂缝具体在哪儿,房屋和隐患点贴的太近,不便采取防护措施,目前只能加强监测,转移避险。

  新闻延伸

  山区郊游躲风险 上网先查隐患点

  车子盘桓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公路两侧经常能看到有崩塌的迹象,记者就此事询问了排查组的专家,“这些路是炸山炸出来的。炸药虽然能开道,但也让山石变得松动。这种松动不是一年两年能看出来,而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变化,才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用炸药将这一块石头炸掉,看似解决了当下的危机,但却为下一轮崩塌埋下了隐忧,怎么治真得仔细研究才行。”专家回答道。

  “进入汛期全市共开展了31起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其中70%是公路崩塌,应该说公路崩塌隐患比较常见,所以进入山区一定要注意,就像我们的宣传海报上说的那样‘路边崩塌常发生,观察绕行要记清’,切记谨慎观察绕行。”市国土局地环处副处长公庆联补充说。

  山区中最大的潜在受灾人群,并不是村民,而是“驴友”。经过近几年的常识普及,几乎所有村的村民都懂得如何避险,而贸然进入山区的“驴友”却很少具备地灾隐患分辨常识。

  “崩塌类的灾害最不可预测,受到自然岩石性质、岩体裂隙结构、自身重力、风化剥蚀、日晒雨淋、冰冻融雪、风动、工程扰动等多重影响,甚至过往车辆震动,都可能加速崩塌。”门头沟区国土分局副局长华金玉表情也不轻松。

  仅以门头沟区为例,辖区内的崩塌隐患点一共有472个,其中351个崩塌隐患点,都处在道路边上。

  “现在全市已经确定了449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涉及险村险户的地质灾害点有1974处,道路两侧的隐患点有1984处,景区及其他地区的隐患点有538处……”没有翻看任何资料,公庆联直接背出了一连串的数字。

  一路上专家不断强调: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有两种天气。一种是连续小雨后突降大雨,山体已经喝饱了水分,多余的降雨只能带着一些“零碎儿”流走,松动的山石、泥土,甚至花木,都有可能是携带物。而另外一种,就是融雪或者连续降雨后突然暴晒,山石热胀冷缩,也会加剧裂开,发生崩塌。

  “如果市民要到山区郊游,最好先登录网站查询已有的隐患点和避险点,躲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或者不要在雨季进入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山区。”公庆联说。 本报记者 耿诺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