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铲除“大师”辈出的社会土壤

2013年07月30日 10:0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网友的层层揭露下,在媒体的连续报道中,江西萍乡“气功大师”王林不出意外地被“起底”了——一个“自吹自擂、满嘴谎言、包装骗术”且有诈骗犯罪前科的伪大师。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备受一些社会名流和官员的追捧,曾经让一些信徒主动奉上天价学费,曾经在江湖留下了许多神奇故事。

  又一个“大师”倒掉了,过程并无多少惊奇之处,遵循的仍是“大师”倒掉的固有规律。“大师”一次不小心的“高调”,让向来远离“大师”的网友顿感惊诧,随之而来的是回归常识的舆论质疑,最后自然是对大师“鞭辟入里”的批判,连同一起受影响的是与“大师”合过影的明星、拜过师的老板、共过事的官员。但是,假如——纯粹是假如——王林一如既往地选择“低调”,像往常一样活跃在名流和官员中间,同时继续保持对草根大众和媒体的疏离,“大师”还会不会如今日般倒掉?我对此颇为怀疑,因为与“大师”交往甚密的精英不大可能调转枪口,王林的行骗江湖有可能依旧是信众云集。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师”常常是被远离者用常识推倒的,而不是被亲近者用自省推倒的。

  也许有人讥讽“一个骗子与一群傻子的故事”,或是建议“应该让他见识一下法律的功力”。不过,“误入歧途”的名流精英果真都是傻子吗?“法律的功力”果真能消绝下一个“大师”吗?事实上,被媒体曝光的众多“大师”关联人物恰是行业翘楚或社会精英,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远胜于普罗大众,他们岂是“傻子”?官方现有的说法是“涉嫌非法行医,但还没有掌握充足证据,不能决断是否进行处理”,“法律的功力”怎会让王林轻易入罪?一切犹如王林底气十足的回应:“我的气功是真的也好,假的也好,这个与大家没有关系,与法律也没有关系。你们只要考究我是不是犯了法就可以了。”回顾此前倒掉的“大师”,无论是张悟本还是李一,往往只是“大师”形象的倒掉,法律很难对其进行严惩重处。这不是因为“法律失灵”,而是因为“大师”辈出的主要问题无关法律。

  “大师”之所以层出不穷,不是因为“傻子多”和“法律的功力小”,而是源于社会对“大师”有需求。一方面,“大师”满足了一些人的心理需求,一些名人和官员为了追逐所谓的“富甲天下、官运亨通、延年益寿”,寄托所谓的“大师”指点迷津,为自己的不安全感寻求心灵慰藉,企图在“辟邪之术”中获得超自然能力的庇护;另一方面,“大师”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需求,一些官员、商人、明星以“大师”为中心建立起人脉小圈子,借助圈子挖掘资源互通利益,有时“大师”也甘当掮客角色。信仰和利益是每个人行为的原动力。正是因为一些人的信仰出了问题、精神上萎靡虚无,才让“大师”的神术有机可乘,才让许多人陶醉而不能自拔;恰是因为社会流行“圈子文化”,人脉资源的重要性有时超过了能力与资本,才让“大师”的圈子备受追捧,才让许多人不辨是非盲进圈子。这无疑才是“大师”辈出的社会土壤所在。

  现实中的“大师”有许多,只不过名号不一样罢了。伪科学领域有“大师”,真科学领域也有“权威”,官场商界也有“领袖”。倘若不铲除崇尚虚妄的社会土壤,不消解崇尚利益的圈子文化,不培育崇尚批判的科学精神,不普及崇尚真善美的价值信仰,就一定会有前赴后继的“大师”出现,也会有胡乱信仰的“盲信者”。(丁建庭)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