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1岁游客爬山中途休息 与旅行团失散失踪6天

2013年08月06日 14:2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事发当天,老人曾在凉亭休息。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老人的女儿和儿子在附近村里询问,希望找到线索。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图为失踪老人郭耀荣。 家属供图

  8月4日,一名河北口音的男子拨打本报热线反映,自己年过七旬的岳父7月31日跟随单位组织的旅行团来海阳招虎山旅游,当天在山上失踪,至今下落不明。5日早上,记者赶往招虎山风景区了解到,搜救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时间已过去六天,老人依旧不见踪影,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老人中途休息 与旅行团失散

  “早上8点多进山,10点多还打电话,等到中午12点左右大家集合吃午饭才发现老人不见了。”老人的女婿刘先生4日下午向记者反映。5日记者赶赴海阳招虎山风景区,见到了老人的女儿郭凤霞。

  郭女士告诉记者,父亲叫郭耀荣,今年71岁,河北沧州人,是当地中医大夫。7月29日晚上随单位组织的当地旅行团到青岛和海阳旅游,7月31日早上到达招虎山风景区,跟随大伙上山后就再也没下来。 

  此次发团的旅行社负责人张女士告诉记者,导游带着大家上山后,大家速度不一,很快走散,老人和6名年轻人都爬得很快,一直没和大伙在一起。爬到半山腰,有两三名老人体力不支,提议提前撤回,于是导游带着这几名老人往回走,临走嘱咐中午在餐厅集合,但是直到中午12点,同行6名年轻人回到酒店,老人却没有回来。 

  “当时我们6个加上老人在对弈台下面的凉亭休息,老人坐在树下还和我们开玩笑,说登山不登顶,不往上爬了,指着凉亭右侧的小路告诉我们,说从这里走小路很近,让我们先下去,我们按照老人指的方向下山,临走时问郭老何时下去,郭老说再等等后面的人。”最后一次和老人在一起的同事大刚告诉记者。 

  大刚说,当时走的时候,老人只带着一个水瓶,里面的水也就只剩三两口,不过精神头还不错,看起来体力还能撑一段路,结果分别后老人竟然没回来。

  相关新闻

  记者重走失踪路 杂草丛生难攀爬

  几百人地毯式搜救 6天仍无结果

  民警排查,曾有两人称见过老人

  当天下午1点半左右,旅行团导游向景区反映一名老人失踪,随后景区人员派十多人开始搜索,直到当天下午5点,搜索无果。

  景区随即拨打110报警,当地方圆街道派出所和盘石派出所联合组织大批警力出动搜救,并发动景区周边200余名村民,对景区附近的缪家村、井家沟等进行地毯式搜索。 

  招虎山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负责人姜灵维告诉记者,“我们景区7月31日和民警、旅行团、村民通宵搜救,把整座山翻了好几遍,没找到。后来又联系了两支户外搜救队26人,第二天分两拨扩大到景区主干道30公里的范围内搜索,但还是没有结果。”

  5日中午12点,记者在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见到了刚搜救下山的民警,当时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把十多人晒得汗流浃背,脸也通红,他们拄着木棍,进来不说话,先猛灌几口水。看样子,并没有找到老人。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参加救援的还有100余名从沧州老家赶来的亲朋,其中郭耀荣医治好的病人就有40余人。郭凤霞告诉记者,父亲是沧州的老大夫,行医四十余年,医治病人无数,此次参加救援的100多人都是自己组织车队来找人的,大家晚上没地方住,就在车里凑合一晚。

  招虎山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负责人姜灵维说,8月1日,民警进行地毯式搜索,在景区后面的民俗旅游街找到一名目击者。这名目击者称,上午11点左右,自己在民俗路上放羊,遇到一名老人,和郭耀荣老人相似,问疲惫的老人去哪里,老人没有理就走了。

  当天民警搜索到附近一家蚕厂时,又找到第二名看到老人经过的人。记者在5日下午见到了这名目击者程勤德。程勤德是里口村村民,他说当天自己值班,吃过午饭后,见到一名描述与郭耀荣相似的老人问路。“我看他挽着裤腿,鞋上还有杂草,就问他怎么了,他说是来旅游的,迷路了,我问他带没带电话,他说没带。”程勤德说,后来不知道老人去了哪里。

  随后记者和老人家属开车去目击者见过老人的地点,记者初步测算,第一个目击者所在的地点和第二个目击者所在的地点,开车沿大路需走半个多小时。但是从凉亭到两个目击者所在的地点,老人花多长时间走过去的,搜救人员也不能推测。记者沿着大路通过的村庄询问,均没有找到老人的线索。

  老人曾是森林警察,身子骨很硬朗

  事情发生已经第六天,据老人的女儿郭凤霞介绍,父亲年轻时当过两年森林警察,曾经为了赶回家过年,大冬天夜间徒步行走200多里地。“虽然父亲71岁了,但身子骨很硬朗,刮风下雨天上班照样骑自行车,人很要强,性格也开朗,户外生存能力也不错。”郭凤霞说,父亲身体好才让他出来玩,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现在找人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现在人数还不够,需要更大范围地搜索,希望各方力量能帮助我们,早日将父亲带回家,因为家中刚做完手术的老母天天盼着他回家。”郭凤霞疲惫地说。

  如果您曾经见过这位老人,或者有亲朋好友见过他,希望及时拨打本报热线6610123,为老人的家属提供线索,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帮老人早日回家。

  8月5日中午12点半,记者跟随两名景区工作人员及三名老人家属一起前往老人失踪地点。上山前,景区人员一直提醒记者吃东西,务必带水,可见山里环境恶劣。

  随行车队来到当时老人所指小路的山脚下,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指引,记者在现场根本无法辨别面前的山体有路可通。

  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山陡路滑,山上到处是一米多高的杂草,这条勉强称之为“路”的坡道只有两只脚的宽度,记者上山时都需要工作人员搀扶,旁边是未知的深沟,走几步汗水就湿透衣服,更加难以想象一名71岁的老人顶着烈日,在没有饮水进食的情况下,从山上走下来是何种情况。

  记者凭借年轻人的体力,以最快的速度爬上老人失踪的凉亭,大约花费20分钟,上山后,体力几乎透支。记者在现场看到凉亭周围没有护栏,周围是深不可测的山谷,凉亭右前方有一条石阶路,也没有护栏。姜灵维说这是游客上下山的必经之路,从凉亭再往上走就是主峰,老人失踪前说自己不打算登顶。

  大约20分钟后,记者沿原路返回。下山的过程中明显不如上山容易,大家都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往下滑,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滚下深沟。记者下山后,腿上全是杂草和湿泥。在这样的条件下,实在难以想象郭耀荣老人是如何下来的。本报见习记者 张晶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