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回扣”盛行 医疗业怎守良心本色

2013年08月07日 13:5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继葛兰素史克案揭开药价虚高黑幕之后,强生案引发了人们对洋品牌医疗器械垄断高价的质疑。从“供应商”到“手术台”,身价翻了几番,巨额差价因何而来?洋品牌医疗器械高价黑幕:仪器160万院长拿30万,消息引发网民关注。(8月6日《新京报》)

  医疗行业“潜规则”不断,一旦生病,好多人依然不敢进大医院。为什么在国家做出如此多的努力后,情况没有得到太多好转?医疗行业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但在这社会“良心”行业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潜规则”在操纵?一系列的问题都引人深思。

  强生案中,可以看到的是,医疗器材生产商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构成“垄断”。应该注意的是,在人为将价格定高之后,为何产品还能畅销?其实,产品定价高,医院、科室、医务人员获得的回扣也高,推荐产品的积极性大,销量相应能保证。在“潜规则”运作下,“肥”了企业,“肥”了医务人员,最终却由患者买单。

  正是采购、定价等环节存在“漏洞”,有着较大的“可操作空间”,导致医疗器械领域混乱,利益黑链丛生,价格虚高不下。这也不得不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曝光的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管领域重大腐败案事件。该案件查处职务犯罪26人,涉及卫生厅、药监局、物价局等部门,问题官员几乎覆盖了药品从生产到流通领域各个环节。在医疗腐败事件中,从药品到医疗器材,涉及的无外乎是生产企业、经销商、医院和监管部门,从点到线,为何管理起来如此难?

  在利益的诱导下,医药行业呈现一定乱象,是偶然也是必然。从药品到医疗器材,有关部门应定价、采购制度和标准,加快打破“以药养医”格局,严查医疗腐败;合理分权,斩断黑色利益链,铲除寻租空间,遏制不正当竞争……惟其如此,医疗行业才可回归良心本色。 (卢述)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