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日报:保障房空置源于责任感“空心”

2013年08月09日 12:31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经过几年高速建设,保障房进入“产出”高峰,但一些地方保障房入住率低,“民心房”屡遭尴尬。山东1.29万套,海南9000多套,广东1.15万套,云南2.3万套……近日多个省份审计结果暴露出保障房空置问题,4个省5万套保障房上演“空城计”。(8月8日《经济参考报》)

  一边是低收入群体面对房价高企“望房兴叹”,对“住有所居”有着迫切需求,一边却是本该“一房难求”的保障房面临“愁嫁”尴尬,空置率高企。这大大违背了我们建设保障房的初衷。

  从表面上看,位置偏、配套差、质量劣,是导致保障房“有房无人”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近年来保障房问题不断,墙体开裂、顶棚渗水、纸糊防盗门等质量缺陷令人触目惊心,公众更加敬而远之,退避三舍。

  追根溯源,这一系列问题又都源于一个共同的症结,责任感缺失。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根本没有把保障房建设作为“安居工程”,视为政府理应提供的公共福利,而是将其当做展示政绩的“面子工程”,看成赏赐给群众的阳光雨露。在这种思维驱使下,有关部门只会算“经济小账”,不会算“民生大账”;只愿把偏远地区的地块拿来凑数,不愿动中心黄金地段的奶酪;只是为应付任务完成指标,而舍不得投入资金完善设施,投入精力保障质量。

  责任感“空心”,一方面在于政府部门公共立场出现偏差,更重要的是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缺乏把好事做好的压力和动力。新一轮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启动以来,中央对于地方的考核仅限于保障房的开工率和竣工率,入住率并未纳入其中。也就是说,只要把房子盖起来,即使配套再不如人意,公众再用脚投票,有关部门也不会因为保障房空置而担责。于是,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潜规则。

  去年,河南出台规定,要求各地对于选址距离中心城区过远、缺少配套基础设施的项目不予立项,不予审批;对配套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基本入住条件的项目限期整改,不达标的一律不组织验收。前不久,陕西首次将保障房入住率纳入考核体系,且在各项指标中分值最高。这些经验值得好好借鉴推广,上升为国家制度,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考核问责机制,倒逼地方政府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保障房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张枫逸)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