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政府过紧日子砍什么支出也不能砍民生

2013年08月12日 10:28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政府要过“紧日子”,关乎百姓的民生投入如何才能确保不滑出底线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虽然百姓担心财政收入钱紧了,但有一点很清楚,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核心就是保民生,砍什么支出也不能砍民生,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并不代表保民生的钱没了或减少了。”

  政府财政收入全部来源于纳税人创造的财富。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把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近年来,随着政府财力的逐年增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以民生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然而,公共财政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目前我们所建立的公共财政体系还不很健全。一些地方,政府“缺位”与“越位”并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少数地方安排财政专项支出逐渐偏向了“稳增长”,甚至不惜借债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而忽略民生大事。

  民生投入在一些地方常常被悬空,要害并不在于缺钱,而在于歪曲了公共财政理念,有必要尽快转变理财思路。在安排公共财政支出时,必须考虑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中各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区分轻重缓急与主次先后,考虑先安排什么,后安排什么,以体现社会公正、公平。显然,诸如关系到百姓生存的社会保障等事业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理应倾斜。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公共财政都不能背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要求。当然,由于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百姓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找准“突破口”,真正做到“办实事、办好事”,让百姓满意。这里还需要提醒的是,在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对民生倾斜的同时,务必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地方各级人大、财政、审计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堵塞“跑冒滴漏”,让百姓真正得实惠。(蔡红东)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