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传统行业触网消费者会否更买账?

2013年08月13日 15:1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报载,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前天上午视察广州国际服装节,特别提到服装这种传统产业如何通过高科技转型升级的问题,指出重点在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电子商务。实际上,许多传统老牌服装市场也已经开始了试行网购网销,尽管营业额还非常小,但确有其广阔空间。

  传统行业触网,许多人看到的只是一个平台转移问题,初衷是规避昂贵的店铺租金、人力成本和税费。但实际上,这更是一种自身全面蜕变、甚至自我否定的过程。许多传统业态至今做电商还未成功,这既是其经营结构注定的,也是需求方决定的。比如,成熟买家如果认为线下看样板更实在,只认可面对面接触交流,习惯通过人脉去寻找商机,那么网上超市就只能吸引一些初哥新手。尤其是做批发生意的,许多人也会认为一个靠得住的长期买家,远比成千上万的分散潜在买家要靠谱。

  因此,传统行业的运作轨迹给这个行业打下了不容易转型、缺乏开放性的印痕。这不是靠大胆锐气就可以改变的。毕竟批发零售营商环境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尔虞我诈还有版权问题,商家必须有很多自我保护的潜规则。在透明公开一览无遗的网络上,一个商家既可能被更多的客户看到,也可能被很多的竞争者恶搞。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费了10年的功夫才建构起中国最大的B2B、B2C平台,但潜水在线下的中国商家仍然为数众多,且线下的规模并未明显萎缩,这些都能看出做网店还是做实体店,都有着其不同的成本利益风险考量。

  电商的经营模式面对的消费者有其特性,比如有重视互动、个性化、零散化的特点,且客户是因为低价而来并非由于品位一致而来的,其需求特征和人群特点就不容易锁定。电商平台要培育自己的忠诚客户,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相当的品牌吸附力。眼下传统服装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品牌力普遍较弱、山寨模仿非常容易的情形下,要突破电商天然弱势,让人们直接认品牌交易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传统行业触网,增加在微博、微信上的营销机会的确很有必要,但这个前提还是要靠一个实体企业的产品与品牌实力。同时,即使这个企业不会在街上建一家店,但至少它必须存在于许多寻常的与公众接触的活动中。在制造、仓储、物流和售后上有足够的实力保障,做一个有商誉的企业,将买家对网络的疑虑压缩到最低程度。当前,许多人千方百计都要通过互联网或直接到境外购物,买的往往也不过是寻常用品,足可见消费公众对国内许多行业依然疑虑重重。这种观念不是单靠企业华丽上网就能扭转的。(耀 琪)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