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广州离“友好”还差多远?

2013年08月14日 09:2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美国杂志《悦游》进行了一项调查,广州不幸被列入“不友好”城市榜单。从取样的科学性来说,该调查存在诸多硬伤。比如,受访者全是美国人,调查范围本身就不够广泛。而在榜单公开的内容中,未列出有多少受访者来过广州或深圳,不排除有些受访者草率地接受调查。同时,该调查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难以令人信服。

  尽管《悦游》的调查缺少说服力,但却将一个问题摆在广州人的面前:广州,是否足够“友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弄清一个概念:怎样才能算“友好”。有人会拿个例来判断城市的友好与否,这不是科学的评价方式。比如说你买菜时,被菜贩子宰了几道,你不能因此说城市“不友好”。你遭遇了一个拒载的“的哥”,同样也不能因此说城市“不友好”。“友好与否”是主观感受,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但如果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外地人就业情况、出行方便程度、商家诚信指数、语言使用情况等指标,就能得到一个客观数值。这个客观数值可能在某一方面反映外地人在广州的舒适便利程度。

  广州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城市,拥有很多国际化的企业,市场环境很好,选拔人才更看重能力。在国内一些城市,外地人就业总存在“玻璃门”——没有“关系”令就业难度倍增,甚至寸步难行。在广州,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媒体、广告、IT,都是唯才是举,选贤用能,不讲关系,不问出身。因此,一些有学历、有能力的“过江龙”(甚至包括外国人)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州是非常“友好”的,因为它为外地人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打工者选择来广州发展,因为机会多、城市足够宽容,由此可见广州的吸引力。一个“不友好”的城市,怎么会有如此高的吸引力呢?

  但是,再看其他指标,可以看到广州依然有可提升的空间。先说出行便利程度,城市较大,路况指标不明,公交设施不完善。别说外地人了,本地人都经常迷路。如果有外地朋友来穗,笔者不得不“全程陪同”,他们若单独上路,十有八九“找不着北”。从这个角度说,广州在城市细节上确实可以进一步优化。再看商家诚信度,令外地人更不适应。在广州集市买东西有个套路,对方先“开价”,你再“还价”(开价的价格可能比原价格贵上好几倍),整个过程斗智斗勇,谁狠谁赢。外地人不懂这个套路,被宰是常有的事。如果遭遇老外,商家恐怕开出更离谱的价格。长此以往,广州商家就背上了“排外”、“欺生”这个恶名。最后一点,就是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很多来穗工作的外地人都表示“粤语是道坎”,如果学不好粤语,就很难在广州发展。不过,现在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经比之前大有长进,他们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接受外地的文化。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文化鸿沟正在逐渐弥合,上世纪90年代那种“鸡同鸭讲”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外地人学粤语的压力,也比以前减少了一些。

  综合这些指标,广州有其“友好”的一面,也有做得不足的一面。当然,一个城市应当有其独特个性,并不妨碍它变得更友好、更亲切。它可以做得更好——使人感觉更舒适、更宜居、更愉悦。当一个城市有良好的口碑,它才能聚合优秀人才,成为一个有希望、有竞争力、有广阔前景的城市。(马立明)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