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医药反腐尚需扩大战场

2013年08月14日 14:17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继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赛诺菲之后,诺华近日也被爆出涉嫌在华行贿丑闻(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A05版)。这期间,中新药业等国内多个本土药企因会议费高企而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不过,令外界普遍疑惑的是,在外企频频被查的同时,却迟迟不见本土药企遭遇有关部门造访的消息。此外,跨国药企医药代表被羁押的消息频出的情况下,与涉事跨国药企相关的受贿方被抓的消息依旧是凤毛麟角。

  在笔者看来,由跨国药企带入中国的“学术营销”出了问题后,医药反腐从外企开刀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口,但必须继续扩大战场:一方面,本土药企是否存在问题,必须有所查,否则,有失市场公平,也会给人歧视外资、市场壁垒的感觉;另一方面,只抓医药公司一方,不查受贿方,深度和力度都远远不够,解决不了整个行业的根子问题。

  首先,目前国内的本土药企,尤其那些以处方药为主的企业,早已学会了跨国药企的“学术营销”。这一国际同行的药品推广规则被引入中国后,从一开始其实就变了味。

  以中新药业为例,这家近年来转型学术营销的老牌国企2012年的推展订销会议费竟高达4.7亿元,比2011年劲增49%。恒瑞医药是以学术营销著称的处方药公司,其2012年实现54.35亿元营收的同时,也创出了23.39亿元的销售费用新高。

  为何推广会费和销售费用会如此之高?哪些是合理的部分,哪些又是不合理的部分?笔者认为主管部门面对媒体质疑,应该介入调查,以平息外界质疑。同时,这一一视同仁的做法,也将是对“药企贿赂调查针对外企说法毫无依据”这一商务部说法的有力佐证。

  其次,在外界为相关部门将涉事跨国药企医药代表羁押叫好的同时,与涉事药企相关的受贿方被查的情况却始终未有进展。这一只抓涉嫌行贿方,而让真正的受贿方逍遥法外的做法,最终能有多少成效,也令人生疑。

  当然,笔者也注意到相关部门已经要求中国医师协会启动执业医师“黑名单”制度建设,以期从医生执照的角度,加大医生医德败坏的代价,进而起到震慑作用。不过,在笔者看来,在深究医德医风的同时,更深层次的原因尚待理清,想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药企行贿医生以换取处方的行业明规则,有必要反思目前“以药补医”体制,以及在这一体制下生存的医生群体普遍抱怨活得不够有尊严的原因所在。唯有如此,再配以针对受贿方的反腐制度,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医生抵御“糖衣炮弹”的“免疫力”。(评论员 马建忠)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