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佛山废旧电池回收 居民将来或可换到“绿币”

2013年08月14日 15:5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邮政局里的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内放满了回收来的电池

废旧电池回收箱被放在一报刊亭不起眼位置

在一些报刊亭里,废旧电池回收箱被放了杂物

  废旧电池含有大量重金属,一旦处理不当,危害极大。日前,省质监局公布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回收处置相关标准,将从今年8月15日起实施。

  其实早在2008年,南海区里水镇就启动了全国首个废旧电池回收体系,专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海区设了300多个废旧电池回收网点,每月回收超过1吨的废旧电池。统计显示,目前南海的废旧电池回收率超过了10%。

  2012年10月23日,禅城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废旧电池回收试点工程启动。启动仪式在佛山禅城东方广场举行,一报亭装上电池回收箱,引导居民将废旧电池进行集中投放。

  上述两项活动的发起者都希望:在报刊亭、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显眼位置安装电池回收箱,供周边居民投放,待电池回收箱投满后,志愿者对电池进行回收,交由禅城区电器协会和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将电池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达到资源再生利用的良性循环。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南海,部分回收网点的回收箱中堆积着各种生活垃圾;而在禅城,很多电池回收箱已不见踪影。

  回收箱难觅踪影

  有人砸箱为哪般

  在禅城,电池回收箱投入使用已将近一年,但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实际运行中,这些电池回收试点依然存在着回收箱设计有缺陷、居民环保意识不足等问题。

  记者在禅城区范围内调查了近10个佛山邮政报刊亭,发现几乎所有报刊亭都不再悬挂电池回收箱,而是将回收箱放在报刊亭不起眼的角落。

  “这个回收箱太小了,挂几颗电池箱子就受力太重,直接掉下来了。”佛山市禅城区亲仁路一位摊主告诉记者,电池回收箱掉下来后,活动组织方也没有更换新箱子,为了防止箱子再次被砸坏,许多摊主都不再悬挂,“现在来的都是一些老顾客,来了问一句‘回收箱在哪里?’我们就指地上,他们自己投箱子。至于新顾客,感觉很少。”

  记者还发现,部分回收箱被人为破坏。禅城区惠景三街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一个月前,自己营业途中去了趟洗手间,回来就发现电池回收箱被砸坏了,“谁砸的不知道,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砸回收箱。”他表示,还听说部分回收箱被偷走,“根本就不知道偷这些废电池和回收箱有什么用。”

  在禅城和南海中心区域的一些公共场合,想找到电池回收箱,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记者试图在禅城的百花广场、季华路新一城和南海凯德广场寻找可以专门回收电池的地方,但均未能找到。此外,关于如何处理废旧电池,多数受访市民表示,他们一般会把家里的废旧电池和生活垃圾丢在一起,完全没有把它们分开单独处理的意识。

  家住禅城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知道废旧电池的污染很大,但因为附近根本没有电池回收点,所以只能把它当做普通生活垃圾处理掉,“我觉得环保部门得加大废电池回收的设备配置,这样才能给废的电池回收创造基础条件。”

  回收单位很乐观

  市民却称没必要

  如果相关配套能完善,电池回收状况能否就得到改观?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调查时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负责回收电池的禅城区“绿行者同盟”秘书长陈寒告诉记者:“我们感觉居民投放的热情很高,很多居民都打电话来请我们回收电池,但由于我们人手有限,只能请他们投放到附近的回收点。”根据“绿行者同盟”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5月,禅城区电池回收箱布点已达300余个,累计回收电池1800公斤。

  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佛山仍是全省废旧电池回收行动推广的主要阵地,市内回收网点现已超过400个,其中中小学校及高校回收网点超过250个,占62%;社区村居回收网点达80个,占20%。从各学校及社区网点的废旧电池回收量平均每年达7000千克,占到公益回收模式中网点回收总量的90%。

  回收企业和民间组织的愿望是好的,但市民执行起来却显得乏力。在实地调查中,部分报亭摊主表示,很大一部分居民依然不认同废旧电池回收点,“一些人觉得没必要搞这个回收点,电池直接扔到家里的垃圾筒就好。”惠景三街的一位报刊亭主表示,反倒一些老人出于节约的习惯,将废旧电池存了一段时间后到报刊亭统一投放,维持着回收点的存量。

  锦华路一位报亭摊主则告诉记者,目前投放点大部分电池都来源于附近商场,“商场每天要做生意,电池消耗量大,居民家里一个月也就用掉2节电池,也没什么居民投过来。”

  不少市民则说:“没必要吧,一节电池而已,直接丢掉就是了,干嘛要跑那么远专门丢进回收点呢?”

  省级标准将实施

  “从哪来到哪去”

  记者了解到,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还有一个羁绊至关重要——我国尚无一套完善的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回收处置体系。不过从今年8月15日开始,广东省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回收处置终于将有标准可依。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是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其负责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1-11月,广东省锂离子电池产量全国第一(14.8亿只),占全国的比重达35.38%。“产量如此巨大,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废旧二次电池,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但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回收处置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该负责人说,研究和制订该地方标准十分必要。

  记者注意到,省质监局日前公布的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回收处置相关标准中,对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回收处置的企业要求、收集分类、贮存运输和处置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例如从事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处置的企业注册资本应不低于6000万,企业应通过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等。与此同时,对从事废旧小型二次电池收集企业的厂房要求、设备配置和专业人员等也都作了相关要求。

  据介绍,该标准的亮点是遵从“定向循环”原则,也就是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或处理方式,“从哪里来再到哪里去”,“原本它是小型电池,经过回收处理之后还是成为制造小型电池的物质”。

  目前的现状是,在废旧电池回收业务方面,南海的企业到广州甚至到顺德去回收都很难。而标准中提到了鼓励企业跨境(跨省市)从事废旧小型二次电池回收业务,不过需要到所属城市环保主管部门进行资证审查和登记备案。

  新思维

  给“绿币”,市民可在联盟商家消费

  佛山“绿行者同盟”秘书长陈寒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废旧电池回收其实只是他们倡导绿色理念的一个方面,“绿行者同盟”拟构筑一条完整的环保产业链条,“将来市民提供废旧木材、电池、LED灯泡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将可获得‘绿币’,在商业链的商家联盟中,‘绿币’可以供居民消费。”

  记者了解到,“绿行者同盟”目前已经与多个商家达成意向,将来“‘绿币’可以在洽谈好的商家联盟内进行消费,比如可以用‘绿币’在蛋糕店内买蛋糕,还可以在日常用品店里使用等”,而商家联盟内的企业则因为能尽到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对产品推广宣传有良好助益。

  此外,陈寒表示,“绿行者同盟”构筑的绿色生态商业链尾端还连接着公益林计划。“居民获得‘绿币’后,我们会动员居民将‘绿币’捐出,由我们替居民进行公益林的种植活动。”据悉,目前,“绿行者同盟”已在佛山南庄唯美洲生态公园和粤东地区开发了数百亩土地用于种植公益林,将按照“绿币”提供者的需求提供生日树、情人树、交友纪念树等项目。此外,“绿行者同盟”还与广东省林业厅合作种植碳汇林,居民捐出“绿币”后,“绿行者同盟”将会将等量资金提供给省林业厅,进行碳汇林的种植。

  垃圾交易,以市价从居民手中“买”

  在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记者了解到另一种废旧电池回收构想。今年6月,张槎街道以佛山市创意产业园区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将园区内企业的可回收垃圾交由张槎资源再生协会内的企业统一收取。目前,该试点暂时未将废旧电池纳入回收范围。“主要是废旧电池在传统意义上并不属于可再生资源。”张槎再生资源协会秘书长李周表示,更重要的是,张槎街道目前还没有环保企业具有分解处理废旧电池的资质。

  不过,李周告诉记者,佛山创意产业园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张槎资源再生协会对回收者的登记造册和管理,在回收过程中,回收企业或个人按市场价对企业、居民进行可再生垃圾的交易。“我们可以将废旧电池纳入这一体系,在回收可再生垃圾的同时,顺手将废旧电池回收,并按照市场价进行补偿。回收后,回收企业处理时将电池单独挑出,运往废旧电池分解企业,由协会统一出面,对回收公司的劳动给予一些经济补偿。”他表示,废旧电池分解企业运营初期往往需要政府支持,“希望政府给予资金支持,达到双赢。”

  问出路

  仅靠个别企业和组织

  难形成全面回收体系

  专家部门:需要政府引导和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参加

  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一位环保专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德国,对电池实行押金制度,即消费者购买的每节电池中都含有一定的押金,以此鼓励消费者回收报废的电池、收回预付的押金。美国是废旧电池环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细的一个国家,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废电池回收体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废电池处理厂,坚持不懈地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让公众自觉支持和配合废电池回收工作。

  但这位专家认为,上述的成功经验在国内一时难以施行,“单靠个别回收企业或民间环保组织,只能维持局部地区的回收,且困难重重。全省开展的跨区域公益回收,则需要政府的引导与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民众的多方参与,否则废电池回收事业只能被迫画地为牢,难以形成全国性的回收体系”。(记者 张闻 郑诚)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