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手续繁冗合理性广受质疑 深圳机动车年审形同走过场(3)

2013年08月15日 10:28 来源:深圳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质疑2 黄牛滋生折射制度缺陷

  在记者连续多日的走访中,记者看到前来办理年审的人群中,其中还有很多人帮人代办。一名汽车4S店员工告诉记者,尽管年审费用不高,只有150元左右,但很多车主都愿意把车交给4S店,花几百元的代办费用,省去审车过程中的各种麻烦。

  记者发现,每家检测站附近林立的“代办违章”店面,检测站门口马路上招揽顾客的黄牛,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要有车辆在检测站前稍作停顿,车辆立刻便被人群团团围住,贴着车窗推销代办年审服务,三四百元的中介费用并不算低,黄牛最大的优势在于两点:一、不用自己排队;二、短时间快速通过年审,有些黄牛更是直言“内部有人,给钱就能过”。

  对此,车主黄先生表示,代办年审中介和黄牛的滋生,说明年审制度存在缺陷,黄绿标花钱就能通过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就是最好的例证,黄先生建议取消机动车年审。

  网友华仔则指出,不建议取消汽车年审,但可以从政府替换成企业来做这件事。比如让相应的保险公司对它所承保的车辆去做这种工作。这样才会体现出来车辆年审的真正价值。网友梦山玉竹也表示:机动车年审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目前风气下,一切走向了它的反面。机动车年审制度并没有降低尾气的排放量,也没有提高路面行车的完好率,倒是催生了靠年审吃饭的中介产业,给用车户增加了经济和时间上的负担。

  来自深圳市交警局车管所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41万辆,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250万辆。与车有关的各种问题也成了这座城市的热点问题,其中以机动车年审引发的质疑尤为突出。

  质疑3 私家车年审规定太死板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时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期限,其中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一部分车主表示,目前的汽车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车辆整体质量很好,而且很多车主对自己的爱车都是呵护有加,除了定期在4S店做保养以外,还经常额外为车辆做一些保养项目,一辆车就算使用10年,其车况和安全性能仍然很好。为此,不少车主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再在中间增加汽车年审这一环节。

  车主郑先生则表示,私家车不像营运车辆,必须为公众安全负责,每次年审,而且必须到政府指定的检测站进行,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太死板?

  不少网友吐槽称,车子开到检测站,交钱就能过,就算小问题,开到旁边的修理厂花点钱修理完,照样能通过。这样的汽车年审形式,其意义何在?(深圳商报记者 曾智辉 实习生 罗玲)

  评论

  不能把监管变成添堵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变成了给人们的生活添堵的事情,其合理性就很值得怀疑。比如汽车年审这件事,就正是如此。

  汽车年审受质疑的直接原因是办起来越来越麻烦,而直接原因是车太多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爆炸式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41万辆,年底则必将突破250万辆。如此一来,按照现行年审制度,深圳每天必须接受年审的汽车至少在3000辆以上,难怪会发生“一次年审耗了4天仍没通过”的现象。而年审通不过,保险就不生效,车也不敢开了,不天怒人怨才怪。

  来自深圳市交警局车管所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41万辆,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250万辆。与车有关的各种问题也成了这座城市的热点问题,其中以机动车年审引发的质疑尤为突出。

  照此计算,汽车年审的社会总成本已经是一个大号天文数字了。可花了这么大的社会总成本,达到了什么效果呢?从本报今天的报道来看,却是让人绝望的“过五关斩六将形同走过场”、“手续繁杂、交钱就过,形同走过场”。

  不管汽车年审在理论上有多少正当性,在现实操作中,其正当性并没有体现出来。相反,还被人揪出了“不正当性”——与交通违章违法绑定。

  已经失去正当性的制度,一定会变成滋生腐败和利益输送的坏制度,远比没有这项制度更坏,不管其最初的愿望是多么的良好。

  让这么多的司机和车辆,每天消耗在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所谓年审上,不应该是深圳的作风和习惯。而借鉴青岛等地的成功经验,探索如何把必要的技术监测交由4S店执行,使大家能把汽车必需的常规保养与年审这样的法定义务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把全城250万辆汽车及其主人都解放出来,这是何等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难道真的有什么见不得阳光的利益输送吗?(深圳商报评论员 米鹏民)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