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官仓鼠患”背后潜藏多少“猫”腻

2013年08月27日 10: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央媒昨日披露,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一些中储粮委托的承担托市收购任务的企业,大量采购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骗取国家补贴、赚取巨额差价。对这一传闻,中储粮表示,决定在前期责成有关分公司自查的基础上,组建3个专项检查组进行严查。

  又是中储粮。不知是负面新闻的“马太效应”,还是深层病根的“总发作”,总之中储粮系统近来接二连三被曝出糗事,简单回顾——一是,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林甸直属库一场离奇大火烧掉1000吨粮食;二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110人涉案的贪腐窝案,仅以“转圈粮”伎俩就骗取7亿元国家补贴;三是,在江苏盐城,不少粮农反映,自己把粮食卖到中储粮乡镇收购点,拿到的却是白条,且收购价也低于国家公布的托市收购最低价……

  这真是一种无奈和讽刺。一个承载了非凡政策善意的“特殊政策性企业”,却出现种种超越底线、欺上瞒下、骗取国家巨额补贴、侵害农民微薄利益的乱象,实在不应该,也与成立这一机构的宗旨和使命背道而驰。而且鉴于常识,偶然被曝光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潜藏于水面之下的冰山还有多大?人们难免心存疑虑和不安。

  硕鼠横行,必有“猫”腻。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公理。“猫腻”何在?

  要么,猫在打瞌睡。这只打瞌睡的“猫”,可能是无形的,其表现形式是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比如,对于中储粮这样一个巨无霸央企,国家粮食局只是在业务上对其进行指导,但由于二者同属副部级,指导力度可想而知,而地方政府对它也没有日常监管的权力;又如,从组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到落马,李长轩担任总经理长达12年,河南分公司已成其“家天下”,从而使得这一系列案件中几乎都是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最基本的监管框架、领导轮换制度都存在“顶层设计”上的漏洞,也难怪硕鼠局部猖獗。

  这只打瞌睡的“猫”,也可能是有形的,其表现形式是监管的麻痹与不作为。在李长轩担任分公司总经理的十多年间,中储粮总公司很少过问分公司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有时派人下来检查,也只是领着去几个管理比较好的粮库看看就走了。监管的乏力乃至空白,让人喟叹,河南分公司的集体沦陷也就不难理解。

  要么,猫鼠结了盟。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惊天窝案来看,到底是总经理李长轩的“湿鞋”在先,还是下级直属粮库的腐败在先,已经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的是,身为分公司的最高监管者,这只猫没有起到最基本的防鼠、捕鼠功能,相反,它还深深地与鼠“相知相爱相守”了。很显然,在这种“境界”下,猫和鼠的角色边界已经模糊不清,本来负有监管职责的上级之“猫”,因为自己亦已沦为硕鼠,因此对下级之“鼠”的行径或者是心有戚戚焉,或者是结成“利益对子”、“攻守同盟”。这种监管上的放任、放纵乃至监守自盗,在“白条事件”、“转圈粮骗取补贴”等事件中,均影影绰绰、依稀可见。

  此情景下,对此次假冒国产菜籽油风波,显然企业内部的自查、“严查”,都不能抱太大希望,有必要以“最坏的想象”进行彻查,以充分的事实和依据来打消公众疑虑,并对被曝光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否则隐藏的问题可能比一批假冒国产菜籽油、一场火灾、一堆白条、一笔赃款更严重。推而广之,其他实行垂直管理、身份模棱两可的“中储粮式”特殊企业(如烟草、盐业等),已经披露的“鼠患”背后,是否同样存在“猫腻”?“猫鼠同笼”架构是否科学?同样值得反思。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