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申遗热何时能够冷一冷?

2013年08月28日 09:2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申遗留下很多后遗症,但一系列的不可持续的模式,依然在中国发酵,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到世界遗产的光鲜外表,没有看到背后的衣衫褴褛。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做客“金沙讲坛”,讲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她透露,为了申遗,全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大约3亿元。因此,各个地方应该冷静看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盲目申报。陈平解释,这个数据是从国家相关申报部门了解到的,很多地方不知道如何拍摄“申遗”的宣传片,花了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都有,还有很多地方不清楚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写法,也因此而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各个地方还要请专家去当地考证,动员当地全部人员参加。在她看来,这样盲目地申报,并不能开发保护好当地。

  有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达到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对于一个1985年才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行列的国家来说,短时间内拥有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不仅源于悠久的历史,恐怕也离不开“申遗”过程中砸进去的钱和耗费广大的人力物力。据媒体披露,湖南莨山得到3.3亿元的拨款支持承诺,广东丹霞山上报资金支持1.4亿元,“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此外,湖南崀山所处的新宁县,为申遗花了4亿多元,而其2008年的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2亿元。甘肃张掖也曾是“中国丹霞”捆绑申遗的一员,但就在这一申遗项目启动之时,张掖却决定退出“中国丹霞”申遗行列,受制于财力不足,如此巨大的投入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而言或是个现实难题。

  即使难题重重,也无法阻止中国的申遗热潮。古都西安传出两则消息,引起公众关注,一是已建成13年的人造景观——秦阿房宫景区将被拆除;二是西安将投资125亿元人民币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杭州良渚申遗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目前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经完工,2013年重点是完成古城范围之内核心区的整治和安置点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当中,仅主城区范围要搬迁600多户,9月底搬迁完成。不仅仅当地政府热衷申遗,当地老百姓也觉得申遗成功会让自己脸上有光。一位杭州网友表示,希望杭州能够进一步加快余杭良渚的申遗步伐,希望良渚能够成为跟西湖一样让杭州骄傲的名片。更让人意外的是,温州苍南640年矾矿计划申遗的消息传出来后,矾山镇普通民众听说要为矾矿申遗捐费用,仅小额零星捐款就有3万多元,当地众多企业家也纷纷出钱。

  申遗热在中国有越演越烈之势,世界遗产这张名片,已经远远超过了5A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甚至世界上其它国际组织颁发的头衔,因为世界遗产代表着不仅仅是珍贵,更代表着独特资源甚至独一无二,这样一张名片,能够让一个小地方迅速为世界所认识,甚至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慕名前往,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平遥县旅游部门统计,申遗成功前的1996年,平遥古城门票收入为82万元,而2004年这项收入高达4760万元,是1996年的58倍。洛阳石窟申报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申遗成功后的第二年即达到2700万。云南丽江1997年申遗成功,三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13.44亿元,如今更是成为几乎所有国人向往之地。

  追逐经济利益,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台面下为了申遗的最真实的目的,在众多申遗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后,就有更多的地方愿意为此赌一把。然而,盲目的申遗很有可能很惨,英国2008年宣布停止申请加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的工作,普华永道撰写的报告显示,英国申请一个世界遗产需要花费40万英镑,平均每年用于维护的花销也在15万英镑左右。对比英国,中国申遗项目花费更高。申遗留下很多后遗症,恐怕并不为人所知,大量的前期投入导致巨额负债,而为填补巨额债务导致过度开发,而且很多地方为了弥补申遗的财政花费,通过征收高额门票来填补。这一系列的不可持续的模式,依然在中国发酵,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到世界遗产的光鲜外表,没有看到背后的衣衫褴褛。(蔡华锋)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