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邓飞与山东环保部门只隔了真相的距离

2013年09月03日 10:1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传了半年之久的“高压泵地下排污”事件,昨天以官民辩论的形式画了个“分号”。

  之所以不是“句号”,是等着山东省环保厅下一步公布被他们“挖地三尺”的企业名单,并澄清进一步的事实。但是,这场长达6个小时之久的网络辩论,从官方微博“山东环境”要求“网络大V邓先生应向受冤枉企业道歉”,到“近期公布被冤枉的企业名单,但不需要邓飞道歉”,这场随时可能亮瞎围观者眼睛的隔空对话,最后转换成一场理性的辩论,给民众如何更加精准地质疑、官方如何应对质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意义非同小可。

  山东环保部门是在转发武汉警方查获一起有关“高压泵地下排污”事件造谣团伙之后,对网络名人邓飞提出“叫板”性质的反质疑的。这个当口,有关“造谣”、“大V”等两个敏感词的出现,耐人寻味。邓飞面对反质疑,连发两个问号:政府公开信息需和民众对赌吗?我要你公开,你要我道歉?两个问号显然是想变被动为主动,抢占民意的上风。

  从半年前山东环保部门面对质疑的危机公关,到今天邓飞面对反质疑,需要反过来进行危机公关,一个是官方机构,一个是民间人士,力量悬殊。但山东环保厅在辩论中逐渐地将“造谣”和“大V”的概念抛开,回到单纯的质疑和真相上来,十分难能可贵。这场看似随时可能杠着下不来台的互相叫板,之所以最终能在“良好愿望”上找到共识,前提是对“真相”的共同追求。最初的“武汉造谣案例”,已经成为山东省环保厅用以还原真相的旁证,而在邓飞心里渐次消除了对方借势打压网络名人的目的,这种姿态的转变,取决于山东省环保厅的理性,以及对于自身官方权力与责任的准确掂量。

  质疑和谣言,是个容易被揉捏成孪生兄弟一般的面团。关键看这个面团,捏在什么样的心态的人手上。如果质疑没有达到百分之一百的精准,就要归为谣言,就要承担法律的责任,那么,这与禁言就没有太大的区别。反过来,对于质疑者来说,如果听风就是雨,对基本的事实缺乏应有的判断与辨识,挟自媒体拥有的粉丝咄咄逼人,质疑的良好愿望,就容易因为充满戾气而偏离真相,失去客观和理性。

  但是,质疑总归是质疑,即便质疑的本身还难免不够精准,难免会有失当,甚至难免会给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查带来诸多的困难和工作量,但质疑这种监督的方式,与主观恶意的谣言惑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精准就不能质疑与监督,这等同于将民众的监督权收回了官方的手中。若此,真相就只握在权力的手心里,想拿出来示人,完全看权力的情绪。在这样的权力面前,来自民众的舆论,就只剩下一片“呵呵”。这肯定不是一件太妙的事。

  山东环保与邓飞的二次叫板,起初其实双方都各有裹挟,一个是借势打谣的权力,一个是平民的质疑权利。矛盾冲突一触即发。但双方都有敬畏,这是理性的基础。最终将这些敬畏,转化为对真相的进一步追求,这正是具有示范效应的意义所在。官民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途径,最终不是靠拳头的大小,而是看真诚的程度,看敬畏的态度。

  敬畏真相,才会有相互的包容。很多官民之间发生的冲突,都可以在真相的处理上找到沉痛的教训。谣言与质疑,邓飞与“山东环境”,只隔了一个真相的距离。它可能与权力无关,也与大V无关,而仅仅与是否具有共同的良好愿望有关。(评论员 刘雪松)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