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开展批评是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难点

2013年09月06日 11:05 来源:宁波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必须以整风精神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中央通知指出:“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曾经看到一幅《八戒换耙》的廉政漫画,八戒嫌钉耙笨重过时,把它扔了,换成了一把痒痒挠。上面题着一首诗:“钉耙笨重过时了,换个轻的痒痒挠。遇人遭事挠几下,逢凶化吉无穷妙。”在会心一笑之际,深感这幅漫画具有警示意义。

  确实,当前党内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很多人丢弃了批评的武器。在开展批评时,往往“重话轻说”,或采取“迂回战术”,或“只提希望,不提意见”,甚至互相吹捧,百般讨好,对上级批评放“礼炮”,对同级批评放“哑炮”,对自己批评放“空炮”,以至开展批评成为一个难题。我想,我们要“攻坚克难”,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批评开展起来是必须攻破的一个难点。

  我们党已经实现了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的转换,过去那种整人的“斗争哲学”是应该永远丢弃的。我的理解,《八戒换耙》漫画作者笔下的“耙”,不是过去那种整人工具,而是作为批评的象征出现的。

  拿起批评的武器,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必然。“四风”之所以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人没有自觉地拿起批评这一有力武器。面对“四风”的种种表现,不是以党性原则,而是以个人利益为依据,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一事当先,首先考虑自己的关系网、利益圈,广结人缘,相安无事,任其蔓延。

  拿起批评的武器,是最有效的监督机制。党内“前腐后继”现象,与批评缺失直接相关。最了解干部的是领导班子,干部戴的什么表,抽的什么烟,大家也看到了,但为何司空见惯?还不是出于私心。不要说戴的表、抽的烟,干部即使有错误也要护短、“包涵”,还为之“保密”,甚至搞利益共同体。这是另一种“见危不救”,最终使干部走进“误区”,陷入“泥淖”。

  拿起批评的武器,是党内生活中的正能量。批评,能弘扬正气,凝聚起正能量、正效应。而采取护短的做法,照顾了干部的情绪和面子,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正能量、正效应,还会使干部向负面发展。以表面一团和气和掩盖问题的办法,来求班子的团结,必然使班子涣散,丧失战斗力。

  批评会伤和气、伤感情吗?我看未必。有些问题,自己找得不够准,贴得不够紧,挖得不够深,就要借助批评来校正自己。指名道姓的批评,针对具体问题的批评,直击思想要害的批评,敢于拉下脸、扯开嗓门的批评,是多么宝贵!这是真正的同志爱、战友情!尤其是一把手,不仅要带头对班子成员提出批评意见,而且要具有“你批评我、我欣赏你,你使我下不了台、我重用你”的雅量。

  批评会丢选票吗?坚持原则、敢于批评的干部,群众威信一定是高的。他们的票数或许不会最高(总会丢些选票),但群众和组织上一定会看重这样的干部。(方石)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