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方日报:让孩子远离性侵害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2013年09月09日 09: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有媒体曝出,东莞石碣某小区一名6岁男童在小区内篮球场玩耍时突然失踪,当母亲找到他时,其下体出血,受伤严重,男童称被一陌生的年轻男子强行抱至楼顶天台,随后遭该男子以硬物塞入肛门并咬下体。此事引发该小区居民恐慌,不敢让小孩出门,怕孩子遭“变态”侵害。

  这则令人震惊和愤慨的社会新闻,在上周末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直斥实施性侵的男子“变态”、“丧尽天良”。著名作家郑渊洁也在网上疾呼,“监护人,绝对不能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

  近段时间,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新闻已是频频见诸媒体,引起舆论大哗。仅最近就有两则新闻令人瞠目结舌:上海某国际学校的美籍教师因涉嫌性侵至少7名儿童而被捕;网曝出湖北恩施一名中学教师性侵多名女生,并致一名女生怀孕。

  据称,不少针对儿童的性侵案件都是熟人作案。有资料显示,全国妇联对300多个儿童性侵案跟踪发现,有68%的案件发生在熟人中,而且此类儿童性侵案件持续时间较长,平均在4.8年左右。这些案件频频发生也说明,家长、教师还有与儿童密切接触的人员尚未形成基本的儿童保护意识。

  有观点认为,性侵害教育首先应该在家庭里开展,因为学校只能传输一些共性的知识,而每个孩子的发育、思想状况不一样;有些属于身体秘密的部位,只适合与亲近的人一对一的来讲,还有性别的问题等,父母和孩子谈起来会更方便。如果孩子一旦受到伤害,首先应该告诉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如何帮助儿童防范性侵害,也成为近来社会各界的关注点。郑渊洁昨日在其微博中上传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郑渊洁告诉刚刚开学的小学生们,被“怪蜀黍”触摸身体时,要勇敢地讲出,“我还不到14岁,你想坐牢吗!”

  有评论认为,“尽管不是每一个说不的孩子都能逃脱魔掌,但是由于习惯性侵者大多心虚猥琐,被呵斥走的几率非常大。至少要让孩子们知道,过错不在自己,而在侵权者。”

  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网友“@罗崇敏”则表示,“针对性侵儿童事件,应培养国民对性的敬畏之心和真爱之情,增强性的科学意识、安全意识、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学校应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孩子了解预防性侵常识。国家应严厉依法打击性侵罪犯,维护民族和人性尊严。”一方面是防范性侵害,另一方面是如何对遭受性侵害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有研究表明,遭受性侵犯的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系列精神症状,比如:恐惧、焦虑、抑郁、暴食或厌食、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异样感、缺少自尊、行为退缩、攻击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药物滥用、自杀或企图自杀。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帮助,成年后会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有人还会多次受害。

  有专家建议,避免和减少对受害儿童的“二次伤害”,离不开家长、亲属、邻居、学校及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保护,给其一个理解的、宽松的、无歧视的、关怀备至的成长环境。父母尽量不对孩子“提这件事”,不一定真能保护孩子,而是正在重复侵犯者的“保密要求”,这种忌讳可能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好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做出有关孩子的重大决定时,应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特别需要在信任中恢复自信。(记者 李书龙)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