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独居老人想要人陪 夜里报警谎称“家里有炸弹”

Bored empty-nester makes bomb hoax call

An old woman surnamed Wu who lives i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made an emergency call on Sunday evening, saying that bombs had been hidden in her house, according to the Yangtze Evening Post.

more>>

2013年09月10日 05:03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民警帮老人检查没发现有炸弹。

民警帮老人检查没发现有炸弹。

  前晚11点多钟,家住南京中山北路348号的吴老太报110称,家里有灯的地方都被人放了炸弹。民警接警后到场发现,炸弹子虚乌有。原来,老太太因独居孤单,报警只是想和民警说说话。 扬子晚报记者 任国勇

  一个“离谱”的老人

  半夜打110,只求有人来陪聊解闷

  当晚,民警赶到了报警人家中,此时夜已深,民警一进门发现老太太精神很正常,毫无惊恐面色。年近70岁的她一个人住,家里条件还不错,收拾得很整洁。

  民警发现现场没有异常痕迹,不过老人家说,客厅以及房间的照明灯内有炸弹。尽管听起来不可思议,民警还是对老太太家中的电器、灯管及其它角落逐一检查一番,并没有发现问题。

  “老妈妈,一个人住啊,睡眠怎么样啊?”民警就岔开话题和老人唠唠。“我天天憋得慌,好长时间不出门了,晚上睡不着觉。”老太太说,她的儿女都不在身边,没有人和她说话。

  民警说,有空就和周围老人一起玩玩、唠唠啊。老人回答,这么晚了,不好意思找人家。

  民警问,是不是觉得心里闷,想找人说话才报警的啊?她点点头说,报警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解解闷。

  民警说那怎么能报警说有炸弹呢,报假警是违法的啊?她说也知道这样不好。

  民警又问她子女多久没来陪她,她说也记不得了。问她子女的电话,是不是要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老人摇摇头。

  经过交流,民警认为老人可能是长期独居,心理上有点问题,而类似事件此前也曾发生过。

  大约聊了10分钟,民警确认家里并无炸弹,临走前提醒老人要关门窗,老人说:“感谢你们,你们走了之后就关”。出了门之后,民警又隔着门问她窗户有没有关,老人回答:“关了,谢谢。”(报料人:孟女士)

  一个该正视的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暴露“时间盲区”

  数月前,本报也曾报道过一位独孤老人夜里睡不着,总拿一根竹竿敲敲打打发出声音来打发无聊。类似“离谱”的社会新闻,背后却是略带沉重的养老话题。

  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南京市户籍人口680万,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在120万左右,人口老龄化率近20%。预计到2015年,南京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150万人。

  老龄人口的增加,让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关注。

  事实上,近年来南京已经探索出一条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即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南京模式”被国家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具体的做法上,这位报假警的吴老太所在的鼓楼区,早年就已经成立的“心贴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有400余名专职服务员,承担着该区2000余名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居家服务工作,5000余名老人享受低偿、有偿居家服务。

  另外从2005年开始,南京市老龄办就联合民政、财政等多个部门,在6个中心城区通过公共财政购买服务的形式,为80岁以上高龄特困独居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其服务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照料服务,派服务人员帮助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二是精神慰藉,与老人谈心聊天、阅读书报、帮忙联系家人等等。

  此外,南京还在800多个社区创办了老年人日托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配餐中心、银发餐桌、老年康复中心等小型分散、就近就便、服务多样的为老服务场所。主城区基本形成10分钟-15分钟社区服务圈,为老人提供“足不出社区、服务家庭化”的为老服务项目。目前,约有2万人享受社区养老。

  显然,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尤其作为养老体系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但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目前为老人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只限于白天。

  对于那些独居老人而言,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越会感到孤独。70岁左右的吴老太和那位夜里用竹竿敲打发声的独居老人,他们的“无聊行为”让居家养老的服务“盲区”暴露无遗。

  一位专家的建议

  实现老有所养后 更要重视老有所依

  尽管有110的“临时补位”,但这种出自内心的孤寂更多是需要精神层面的慰藉。而恰恰这个层面的服务最容易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此前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也多局限于80岁以上的高龄特困独居老人。问题摆在那里,如何解决?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认为,类似现象是常见的。独居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感觉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自身价值观也变得越低。而城里的许多老年人的子女另住其他地方,长期孤独生活,老人心理上会出现问题。

  张纯认为,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达到了老有所养,然而老有所“依”做得还不足,他认为“依”是体现在对子女的精神寄托。“农村的老人要比城里的老人幸福感强,因为子女和老人居住在一起,有儿孙绕膝的满足感。”

  他认为减少老人“骚扰”110民警的办法,一方面子女要多关心老人,这是最重要的;其次社区可以搞好夕阳红工程,比如开设老年人心理健康热线。张纯说,他曾和一些社区合作,以“怀旧过去”的方式和老人沟通,对提高老人的内心满足感起到一定效果。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