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方日报:勿因偶然事件丧失社会整体信任

2013年09月11日 11:2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不久前,本报报道的一条关于大学生摆“无人西瓜摊”试验诚信“中国梦”的微博也在网上成为热点。消息自《南方日报》曝出之后,《人民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的官方微博也进行了转播,转发量共计上万次,不少网民纷纷转发表示力挺“无人西瓜摊”的摊主,他们说:“这个无人西瓜摊让人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正能量!”

  然而近日,一条“少女因热心送孕妇回家被奸杀”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大家悼念这位善良女孩的同时,也有人开始感叹:“老人不敢扶,小孩不敢领,现在连送个孕妇回家都不敢了,这个社会的信任是怎么了。”关于社会信任感的话题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在“信任”屡屡让人尴尬的今天,无论“诚信实验”或者类似助人为乐反遭不测的新闻,到底多大程度能反映当下社会人际关系的信任值?信任感缺乏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又该如何重拾信任,找回安全感和生活信心?本期情感周刊邀请您一起来分享关于信任的话题。

  从“诚信实验”到“诚信事业”

  今年7月,在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城零公里路口,出现一个特殊的西瓜摊:档口无人看守,每个西瓜都用纸条标注着重量和价钱,旁边摆着投币箱,供人自由选取、自助付款。摊主李腾飞是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这个无人西瓜摊是一项自选的社会实践“作业”。

  李腾飞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他的“诚信实验”在7月29日正式结束了。从7月20日到7月29日,10天时间内他卖出了108个西瓜,只有4个没有收到钱,在第5天甚至还多收到几十块钱。他说他已经为自己的社会调查找到了结论。

  李腾飞表示,他做这项实验的初衷原本在于宣扬诚信的传统美德,自从有了“中国梦”,他也就有了一个梦想,就是“全民动员,形成合力,重建社会诚信。”甚至让无人西瓜摊这样的经营模式走出韶关始兴,普及全国所有的县市。但是他也说:“这样的想法未免有点太乌托邦了。”

  在许多网友的眼中,李腾飞的想法和做法都太过于理想化。网友“五楼常客”点评说:这样的游戏还是少做为好,有一个不良人物捣乱,就会使诚信实验失败。”就连李腾飞“无人西瓜摊”旁的瓜农也说道:“假如遇到抱瓜走不给钱的,或者直接把钱箱抱走的,那就白干了。”

  其实,除了李腾飞,许多大学生们也利用假期,尝试“无人售卖”实验。“自主投币、诚信取水”,苏州大学物理能源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团队在苏州几个沃尔玛超市门口,摆起矿泉水及饮料的无人售卖摊位,没有收银员,更没有摄像头监视,任凭顾客自己拿货、付钱、找零。结果,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小摊第一天就卖出45瓶水,收款箱里收到几十元钱,一分不差。

  同是“无人超市”,重庆的两位大一女生将生意做到了寝室楼栋里。在开业3天后,她们算了算,没少过一分钱。

  还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去”进行“诚信实验”。例如,据苏州媒体报道,苏州大学赛扶社“诚信小店”除了在本部校区开设分店以外,还利用暑期时间,在苏州大龙新村再次进行了“诚信实验”。结果营业11天,货款分文不差,总共赚了31块钱,他们的“社区实验”得到了满分。

  如果说学生们的社会调查只是“诚信实验”的小打小闹,还有一些人将“实验”做成了一项事业。央视新闻就曾经报道了一个“贵阳无人报摊六年不差钱”的事情。而学校领导者们也开始将“诚信实验”作为诚信教育的活模板。广东佛山顺德勒流镇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开办“诚来信往诚信超市”就是广东首家中学“诚信超市”。

  城市公交车的无人售票系统则被认为是最普遍的“诚信实验”。苏州市区1700辆公交车都实行无人售票。而市区所有公交车每天收到的无效钱币,平均在600元左右。在这些无效币中,有假币、残币,也有游戏币。由于没有售票员的监督,甚至有不少市民选择在高峰期从后门溜上车,逃票坐车。

  勿因偶然事件丧失整体信任

  一些“诚信实验”的成功给人们心中注射了一支强心针,让不少人感到“这个实验让人感到社会信任感在增加”。

  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长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项“诚信实验”受地域所限,测试的对象都是“未经社会污染的人”,而社会其他阶层并没有被测试到,所以这样的乐观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李腾飞也很清楚:“我考察的是我的家乡韶关始兴,所以我的实验结论也只能针对这一个地方。”他认为诚信实验的结果并不能普遍论及整个社会,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发展程度也影响着城市风尚的建设。“我只能说我的家乡人民还是具有诚信的传统道德。”这是李腾飞为他的“诚信实验”所作出的结论。

  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大学伦理道德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兰芬在点评苏州大学大龙新村“诚信实验”项目时表示:“通过我的观察,大龙新村的11天实验能得‘满分’,主要得益于这个新村相对淳朴的民风。”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分析说,成功经营的“无人小摊”一般来说选择的地点相对闭塞,人群层次和素质相对较为整齐,比如大学小区,从而很好地权衡了人的心理成本和道德成本之间的关系。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讲师何凌南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单几个实验并不能反映社会现状,“我们对于‘无人摊点’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好奇的态度,新奇感过去能否持续还是有待检验。”

  何凌南对此表示赞同:“支撑这些实验结论的证据,是基于相对随意的观察和描述得出的,而不是客观、系统、全面的数据收集。除了上述新奇、稀缺带来的人们对其特别的重视和维护之外,还需要考虑这些实验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的代表性,因此诚信实验的可靠性还是不够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无人西瓜摊”让人重拾信任的正能量时,“送孕妇回家女孩被杀”的事件,却让无数网友感叹“好人难做”、在“送孕妇回家女孩被杀”的微博话题下面,很多网友感叹“好人难做”,现实的丑恶令人心灰意冷。网友“永不放弃”说:“善良与罪恶,做个好人可真难。”网友“我能理解的世界天亮”则表达了“看一次,恨一次,痛一次,冷一生”。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晓边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送孕妇回家被杀”只是一个极端个例而已,并不是群体结果,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

  在“送孕妇回家被杀”的新闻报道被大量转发之后,不少地方安全部门也在微博上为民众提供了“知识贴”。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微博“平安洛阳”就发出了“安全助人,千万别送陌生人回家”的声音。这条微博里写道:“好人其实还是要当的,只是要选对方法,并且要在保护好自己生命的前提下去帮别人。而我们不要仅仅因为这一次的事件,就丢失了我们对他人、社会的信任。”

  警惕“疑心生暗鬼”损害身心健康

  事实上,近年来频频曝光的地沟油、毒奶粉、诈骗手段等等讯息,都对普通大众对社会的信任感带来冲击。最近有武汉媒体报道称,一名男青年不幸溺水身亡,同学连打56个电话通知对方家属,均被当成骗子,实在令人唏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类似事件还在不同程度上对旁观者带来了心理阴影。在广州工作的吴女士,在看到有关地沟油的报道后,疑心自己平时在外用餐时,误食了不少地沟油。她告诉记者:“我一想到这个(地沟油)就觉得恶心反胃,食欲下降,甚至还出现了失眠的情况,现在工作效率和生活状况都大受影响。”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曾经在接受《重庆商报》的采访时表示,从“无人吃摊”分文未少的结果来看,在现今诚信缺失较为严重的社会环境下,信任已成了人们内心的一种可以带来温暖的渴望。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信任感其实也是构成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信任如果流失过多而不及时补充,不仅会影响交友、工作等正常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降低幸福感和满足感,长此以往,还会加重孤独、冷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即民间所说的“疑心生暗鬼”,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出现失眠、妄想、抑郁、躁狂等不良倾向。

  对此,郑晓边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特地指出,社会心理基础对人的内心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都市人群普遍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日常工作生活的顺遂与否,接受到的点滴信息,都可能会刺激相应情绪,传递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影响。在他看来,“送孕妇回家被杀”事件,其实质是“道德心理在社会实践中出现了错误的反馈以及错误的扩大,相关新闻报道让民众的恐惧感因为敏感而被扩大了。”

  郑晓边还表示:“要改变信任感缺失的社会现状,就应尽量引导大众心理往积极的方向靠拢。”同时他建议,作为社会个人,不需要过度关注“扶老人被讹钱”、“送孕妇回家被杀”等消极新闻,要学会给自己增添正能量。

  何凌南从社会心理层面角度分析指出,中国社会实际上正在经历从“熟人信任”到“陌生人信任”的转变过程。他认为,虽然现在整体上,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度还不高,但随着整个社会流动性以及对道德建设的重视不断增加,总体上这种信任度的发展趋势还是值得乐观的。

  在《南方日报》记者随机调查中,还有受访者表示,与其被动地等待社会“拯救”,重拾信任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这位受访者认为,改变信任感缺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体力行”,她建议人们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通过奉献爱心,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美好感受,同时也为自己补充正能量。(记者 郭珊 实习生 王诗雨)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