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吉林通化二道江区棚改模式剖析:一切为群众需要

2013年09月13日 13:4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吉林通化二道江区棚改模式剖析:一切为了群众需要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资源枯竭,几十家企业陷入困境,有的已经破产关闭,职工住房维修维护投入不足,形成了超过2.8万户、88万平方米的工矿棚户区。

  “一到下雨天,家家都用抽水泵、人人在家穿雨靴;冬天烧着火炕,屋里温度也超不过10摄氏度。”通化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伟说,到2009年前后,二道江的工矿棚户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道江区副区长、棚改办主任邹向东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二道江区就在五道江镇进行了棚改尝试,引入开发商修建了100多套商品房,但后来只卖出去30多套。“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群众根本买不起!”

  这些棚户区位置偏远,商业开发行不通;区财政年收入仅2亿元左右,政府投入难以覆盖全部资金需求;建筑成本却逐年上升,越拖越难改……

  “我们不怕干事,怕的是不干事、干不成事!”周伟说,搞棚改,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创新工作办法。“经过调研,我们认定只能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来操作,几年下来,就形成了独特的二道江棚改模式。”

  他介绍说,破解资金瓶颈,二道江采取了“国家给一点、省市补一点、财政出一点、银行贷一点、施工单位垫一点、政策免一点、百姓掏一点、工程省一点”的“八点”策略;在建设用地方面,尽量在棚户区原址进行建设,以节省土地资金;在工程建设中,对钢材、水泥等大宗建筑材料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成本。

  “这中间最难的就是‘百姓掏一点’。”周伟介绍说,工矿棚改不像城市棚改,没有土地增值空间;也不像林业棚改,没有企业资金支撑。“根据测算,如果实行‘拆一还一’,资金肯定就有缺口,所以不得不在30平方米以内的面积部分收取每平方米120元的差价。”

  他回忆说,2010年春节后,他主持铁厂镇棚改,召开动员大会时就遭遇了群众的质疑,认为与通化市的“拆一还一”政策不符,大部分群众都不同意。

  “当时工人的代表叫赵永福,患有肺结核,在群众中威信很高。我当晚就去他家沟通,见我来,他就把他的水杯递过来让我喝水,我就喝了;他让我在他家吃饭,我就吃了。当时一下子就把他感动了,因为喝同一杯水、一起吃饭,都有可能被传染上肺结核。”周伟说,群众是讲感情的,也是讲道理的,关键是看干部是不是真把群众放在心上。“聊到最后,他说我们制定的政策是对头的,如果再反对,棚改就没法搞了。”

  这次经历使周伟感触颇多。“只要我们是在维护群众的利益,能理解和尊重群众,能跟他们交朋友、交心,就不会有沟通方面的障碍。”

  群众的工作做通了,接下来便是“住得起”“住得好”的问题。

  邹向东说,棚户区群众大多都是破产、转制企业的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有的一家四五口人都靠老人的退休工资或低保生活,“啃老”现象十分普遍,生活十分拮据。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二道江区开展了“手牵手回迁帮扶”及“千名干部送温暖、献爱心”回迁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装修新房、购买基本生活用品。“3年来,共有1200户居民得到爱心资助,资助款物500余万元。”

  “我们开展棚改3年来,没有一户被强迁,也没有一起拆迁引发的上访事件,真正实现了从‘我被拆迁’到‘我要拆迁’的转变,政府还没有留下负债。”邹向东说。

  为解决群众住进楼房后的后续管理问题,二道江各乡镇主导成立物业管理处,物管费用仅收取每月每平方米3毛钱,不足部分由区、镇补贴;对于困难家庭,还会在公开透明基础上进行费用减免,或以“以工代费”方式减轻困难家庭的负担。

  68岁的崔明枝现住在二道江区五道江镇康源小区,以前住的平房只有31平方米,补了3万元差价后,就住进了现在这套75.6平方米的楼房。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老两口、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家8个人都下岗了,过春节都要靠政府发放的400元慰问金。”崔明枝说。现在她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儿女都在外忙碌,平时只有她一人在家,但她还是坚持把空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得好好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啊!”

  在二道江区,目前已有25679户棚户区群众像崔明枝全家一样乔迁新居;根据规划,明年全区2.8万户棚户区群众都将告别低矮的小平房,住进楼房。

  “搞棚改,有时候真的很闹心。但只要是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总有办法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一定能够把事做成!”周伟说。(记者何宗渝、罗争光)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