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称解决生态安全问题须彻底检讨自身行为方式

2013年09月16日 11:1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从行为方式看生态安全

  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必须彻底检讨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节制人类自身的欲望

  生态安全,即生态系统是否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我们面临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必须认真应对生态危机,保障生态安全,努力实现和谐生态。

  生态危机的出现,一方面是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和演变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施加影响,对科技的不当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过分追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安全,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当今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废物与生活垃圾、噪声污染、光污染。我国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次于美国。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已占空气二氧化碳污染负荷的50%。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工业垃圾和有毒废料成为环境安全的隐患。还有严重的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第二,生态破坏剧烈,主要表现为森林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这是导致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森林锐减是地球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最重要原因。由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林草毁坏,导致土地退化非常突出。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说明生态系统很脆弱,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地震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也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有关。

  第三,资源、能源压力大。我国能源、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日渐紧缺,如煤炭、石油、铝铁矿石和淡水、林木等日显短缺。在开发过程中,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全球性环境影响加剧。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生态危机对自然界、人类和社会都造成巨大的风险。一是危害生态安全。生态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物种灭绝后不可再生,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

  二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自然界是人们的衣食之源、寄生之所。人依靠自然才能生活,应该爱惜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前,人自以为是自然的主人,在“征服自然”的口号下,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大肆开采自然资源,自然界也给了人类毫不留情的报复。痛定思痛,人们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迷阵,尊重自然规律。生态恶化影响人类的健康。许多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源于生活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三是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一个国家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经济基础就会随之衰退,影响社会稳定。

  可以说,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根源于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处于被动的状态,因为污染严重,不得不控制污染;有些工业项目影响生态环境,不得不予以限制;生态资源、能源被过度消耗和浪费,不得不加以保护。这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的行为方式。必须转变观念,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转到积极的、主动的、预先的、建设性的方面,不局限于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而更加强调对资源的积极利用。

  全社会、全人类都必须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人人都要对保护生态尽职尽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面临生态破坏的情形,应自觉地承担建设和改善生态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组织和机构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生态系统。

  我们必须对国家生态安全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监测,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机制。制定国家生态安全的衡量标准,努力使生态系统维持在能够满足当前需要又不致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状态。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灾害、国际生态壁垒等方面,及时提供预防和减轻生态灾害的先行决策信息,准确反映生态治理效果,及时掌握国家生态安全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对不同地区,应根据其生态环境的不同状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专项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如气象预报体系、防汛体系、疫情预报和防治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环境监测体系等。

  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必须彻底检讨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节制人类自身的欲望。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着眼长远和未来,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措施,保障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坚: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理论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