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一残疾医生大学毕业回乡做村医17年 服务12村

2013年09月19日 1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河北一残疾医生大学毕业回乡做村医17年服务12村
图为朱青的家 宋锦丰 摄
图为朱青为村民测量血压 宋锦丰 摄
    图为朱青与他的代步车,每天,朱青就是借着这辆车走遍周围村子 宋锦丰 摄

  中新网张家口9月19日电(谭地 宋锦丰 谢利明) “这是一片养育我的净土,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回报她。”现年42岁的朱青在故乡河北省康保县康保镇道南村做村医17个年,他的服务覆盖了周边12个村,超过3000村民。在朱青眼中,故乡就是他梦起航的地方。

  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康保县城约20里地的康保镇道南村,走进朱青的家,一间泥土砌成的四合院包围着三间柴房和一间正房,院落中圈养着两头猪,朱青的父母是两位朴实的农民,他们笑着从屋中走出来迎接记者的到来。

  初次见到朱青,他蹲在地上,用双手带动双脚,一步一挪的向记者走来,即使行动不便,笑容依旧展露在他的脸上。朱青告诉记者,他3岁患下小儿麻痹症,从那以后,他再没能站起来走过一步路。

  朱青说,儿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一度充塞着他年少的心田,他开始哀叹命运的不公、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朱青说。

  父母为了帮助朱青走出困境,向邻居借钱给他买了一台收音机,每天朱青都对着收音机缓解寂寞。

  1986年夏天,朱青开始对书本产生了兴趣,有了想要认字的想法,在哥哥和邻居孩子的帮助下,他在半年时间里认全了1000字,《小人书》和《新华字典》是他的启蒙老师,后来他又自学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科目,1994年,他用惊人的毅力考上了河北中医学院,系统的学习了中西医专业。

  三年的大专学习经验,让朱青更坚定了要做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念。

  朱青说,学习完成之后,他想到了自己那个缺医少药的家乡,毅然选择了回乡开诊所,为乡亲们服务。

  据康保镇镇长冀维品说,道南村共有800多口人,但是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离开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外出打工,每年农忙时村里有将近500人,但是到了农闲时,村里还剩下不到300人,而这300人也是村里的常住人口。

  1997年,朱青回到了这个养育他的家乡,开办了自己的诊所。

  朱青回忆说,刚回来的时候,村里没有人相信他的医术,恰巧赶上村里闹腹泻,他挨家挨户给村民送了治疗腹泻的药,治好村民之后人们才开始慢慢相信他。

  据康保镇卫生院院长冯义说,朱青的口碑一直很好,整个村子的老人们全靠他诊治,除了本村之外,道北村、小道营、宗献堂、三十八顷、二十三顷等方圆20里地12个村,平均每村250口人,都是朱青的就诊范围,“村民们口口相传,他们都相信朱青”。

  李万举是朱青的老病人了,今年83岁,患有脑血栓,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平均一年才回来一次。在李万举的眼中,朱青是一个性格开朗、有责任心的好大夫,自己生病了全靠朱青每天上门给他打针输液。

  记者在朱青的家中看到了一辆四轮的残疾代步车,他每天就是借着这辆车走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坚持给老人们检查送药,“只要一个电话,无论多晚,他都会及时赶到。”冯义说。

  “能为乡亲们服务,是最大的快乐。”朱青说,回乡开诊所为百姓服务是他的理想,他感谢村子对他的养育之恩,村民们对他的信任和依赖让他坚持了17年。

  朱青说,他在开门诊之余,希望可以将周边村子的残疾人联合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他们,一起创业、自强,实现个人价值。(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