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小区刹洋名不能只待市场之手

2013年09月27日 16:07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许多城市的许多小区、建筑,都取了个外国名字,叫什么加州水岸、纳帕、普罗旺斯、格拉斯,简直匪夷所思,反映出来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我们无法想象美国、英国、法国有一个叫苏州或通州的项目。”近日,冯小刚在文化宣传片《院子里的中国》开机仪式上,炮轰开发商没文化,引发媒体普遍关注。(9月26日《北京青年报》)

  时光倒回七八年前,媒体报道中关于小区楼盘“洋名风”对城市文化、地方文化的不利担忧,早就被论家学者屡屡提及。其中反响较大的一事是,2005年7月,昆明市民赵立写了《居住在哪国的昆明》一文发表于人民网上,痛批“昆明的房地产商人干了一件蠢事”——给新开发的楼盘起洋名戴洋帽,称这种风气只会适得其反,贻笑大方。

  此次,冯小刚因执导《院子里的中国》这部文化宣传片,又从“缺乏文化自信”的角度,对小区取洋名来了番点名批评,或许也有借题发挥的炒作用意,但却不得不承认,城市开发建设中,小区楼盘取名犹如万国城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甚至于,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名字越洋越有档次”的认识偏见,依然是诸多房产开发商的普遍共识。

  小区楼盘热衷取洋名,其实跟山寨国外著名景观与建筑,有着如影随形的亲密关系。而这种纯粹模仿、毫无创新思维,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些国外媒体的嘲讽话题。对此,部分开发商自以为,取洋名是为了追求品牌与建筑的炫目,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促销手段。而还有一种貌似中庸的观点则认为,小区取洋名不能全怪开发商,也与部分消费者的现实喜好有关联;只有当若干年后,洋名包装成了老土的代名词,市场之手自然而然会调整风向。

  但是小区刹洋名也不能只静待“市场之手”起作用。一方面,城市小区和建筑随意洋名化,本身不利于一个城市独特地域文化的自然传承;另一方面,国家民政部1996年颁布的《地名管理实施细则》,以及随后各地制定的地名管理规定,已经明确了“不得使用外国地名、人名、企业名或产品名、商标名称命名中国地名”。但问题在于,目前在不少地方,开发商从项目报批、施工建设,直到售房的过程中,地名管理部门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末端境遇。当房子已经售出,开发商才不会在乎你改不改名呢。

  笔者所在的浙江宁波,也有不少洋气十足的小区楼盘。但若有客人问起,晚上去哪里走走看看比较好?相信有许多市民便会脱口而出:有着百年历史的宁波老外滩值得一去。比起花样百出的洋名建筑来,“宁波老外滩”的名字真是土得可以。但正是这份有着自我特色和厚重底蕴的“土”滋“土”味,却不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小区刹洋名不能只待市场之手。除了严格依照有关法规,不对建筑洋名字睁眼闭眼、网开一面,更要从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入手,鼓励和推动建筑命名的本土文化及个性之美。  (陈海荣)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