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三问”安徽桐城村道路为何坑洼逾十载

2013年10月08日 10:13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0)
媒体“三问”安徽桐城村道路为何坑洼逾十载
坑洼路面对行人造成不便。舒艺 摄

  这段路属于桐城市高桥镇(现归入孔城镇),从高桥村到南口村(简称高南公路),总长约五公里,绝大部分路段仅能容纳一辆车,路面布满大大小小的坑洼。不必说汽车,附近村民骑摩托车自行车也颇为不易。据记者了解,沿高南公路一线有南口、长岗、西冲等数个行政村,1万多村民要靠这条公路出行。沿途多位村民向记者反映,这条路如此坑洼狭窄的情况,已经持续十多年了。

  “要致富,先修路”,这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口号,从这个简单口号中可以看出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先导作用。然而,在有国家和省市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安徽桐城一条供1万多村民出行的村道路,竟然还存在“村民骑摩托车自行车也颇为不易”这样坑洼狭窄并持续十多年之久的情况!由此可见,这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典型不作为的行为且已非“一日之寒”了!

  我们知道,近几年来,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等问题,国家在惠民利民工程建设投入了巨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就盯准了修路这块“肥肉”,想方设法来搞好处、捞油水,从而把修路致富变成“吃路致富”。而且,从此次新闻报道中一些村民向记者透露“省里拨的这些专项资金,以及好几年前每个村民大队近万元的集资款,绝大部分都没有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每年国家下拨的交通、农田水利等各方面专项资金,被层层截留”,等等。这样笔者心中也就有了第一个疑问。试问:这条村道路坑洼逾十载,难道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有意为之”并以此之名义“致富”?

  其次,再从《桐城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资料中称,“该市全力打通“交通毛细血管”,比安徽全省提前一年,即早在2009年就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然而,在记者走访该市的西冲、胡咀、新庄等多个村队,不少村队并未通公路。可见,该市很多村队都存在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特别是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的“对于记者的问题也含糊其辞”、“再说吧,再说吧”以及“多次致电,已无人接听”等做法,不难看出,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四风”问题还十分严重。那么再问:这条村公路坑洼逾十载后,局长对此的“含糊其辞”、“再说吧,再说吧”、“无人接听”背后又有什么猫腻呢?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是天大的事”。可是,在面对群众的诉求或强烈建议时,当地政府部门却是“很快就要修了、保证会修”这样的托词。可是,这一幌“好几年过去了,路还是那条路”,实在应付不过去了就“拉几拖拉机砂石填填坑”,更有甚者是“镇政府直接说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在面对检查时“施工队竟然用柏油喷洒在路面,几天就变回了原样”等等。可以说,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这“踢皮球”、“光打雷不下雨”作为着实令人不敢置信!试问:这条村道路坑洼逾十载而不整改,这还是执政为民的政府部门和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吗?

  当然,这也只是笔者心中对此事最基本的“三问”。那么,答案究竟如何呢?只有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与核实。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在此,笔者也只是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真正坚持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行政理念,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做到深入基层群众、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这些最基本、最实际、也最期待的问题。(作者:唐应)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