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楼市调控要“堵”更要“疏”

2013年10月09日 09: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楼市火爆到这个黄金周,达到了近两年来的又一个峰值,这一趋势从七八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一片飙红就预估到了。“金九银十”,果然名副其实,全国多地楼市出现“日光盘”,黄金周里不少城市楼盘价格明显上涨。至此,不用等到年末,在第四季度的开头基本可以宣告:各地方年初定下的楼市调控目标恐怕大多将难以实现。

  年初,在国务院发布新国五条要求各地公布楼市调控目标之后,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公布了今年房价调控目标。三个季度过去,我们再看实际情况,8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同比就达到19.3%,而北京年初制定的目标是“量价双稳”,现在这个价格显然谈不上稳定;广州提出的目标是房价增速要低于GDP增速,而广州8月份房价同比增幅就达到18.8%,差距显而易见。北上广之外其他城市提出的目标,大多为“房价涨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幅”,一些城市还提出房价涨幅要“明显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目前来看大多不能完成目标。

  各地方政府恐怕也没有预料到今年房价的反弹如此之快。实际上,地方出台房价调控目标在历史上只有过两次,一次是今年,还有一次是2011年,而2011年就是近几年来罕见的楼市冷年。那一年楼市调控目标之所以能够完成,甚至部分地方楼价下跌,主要缘于2010年出台的“史上最严调控”,即限购令。这是政府调控看上去最有成效的一年,或许正是这一年的调控让政府对调控能力过于乐观。行情的逆转发生在2012年,从这一年下半年开始,即使大部分地方的限购令没有松绑,楼市仍然开始强劲上涨,一直延续至今。

  之所以说2011年的调控“看上去最有成效”,是因为这一年的成效恰恰可能给如今的疯狂埋下了伏笔。“限购令”的所谓杀手锏,就是短期内压制住了包括刚需、改善性、投资性、投机性在内的各种需求,需求端的暂时“堵住”,让那一年的楼市增幅放慢甚至出现下跌,但对需求的压抑只能在短期内控制成交量,长期来看,需求猛虎一旦重新出笼必会更加凶猛。事实证明,到2012年,刚需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推手,原本在2011年还处于观望状态的闲置资金多数涌入楼市,尤其在人口仍然在迅速膨胀的一线城市,上涨尤其严重。

  在土地供给方式和地方依赖土地财政的局面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调控出现反弹并不意外。坦白说,楼市“硬着陆”对经济伤害太大,最好的状况是“软着陆”,也就是中央一再强调的房价稳定。然而,房价继续飙升同样也隐患重重。纵观近十年的楼市调控,多数手段着重于“堵”而非“疏”,可能是造成目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楼市调控势必应当转变思路。除了在需求端的作为外,更要加大供给端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土地供给方式、增加土地供给途径,对房地产存量来说,则应当逐渐试行和完善房产税政策,替代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从目前来看,楼市仍有继续趋升的态势,这对民生和经济转型都不是好事,调控思路亟待改变。(朱迅垚)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