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晚报:坦率正视成因是治霾的开始

2013年10月10日 13:51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灰蒙蒙的天,让“霾”频繁地成为新闻热点。北京在6日的 PM2.5达到了434,两条高速公路和机场一度关闭。武汉遭遇“霾伏”,轮渡停航。郑州,天津,青岛,石家庄、西安,太原等多个大城市也深陷“霾”之困境。

  旅游可以不去,呼吸却不能停止,国庆后半,“霾”再度挑起争议。10月6日,演员姚晨发微博,“国庆长假期间,北京车辆稀少,市内道路畅通,呛人雾霾依旧。‘主要污染源是机动车’的谣言不攻自破……,24小时之内,转发量超过2万次,评论超过6000条。

  姚晨调侃的“谣言”,来自北京环保局6月公布的数据:机动车、燃煤、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22.2%,16.7%和15.8%,机动车居首。不过,昨日,即有专家反驳,驾车出游不等于停驶,机动车仍旧是霾之祸首。

  虽然争论是个好东西,越争论越能接近真实,但这样的争论有点奇怪,从数据上看,三个百分比加起来也不到55%,还有45.3%的影响因素并未公布,那到底是何方神圣?

  不妨梳理一下我们对“霾”的认识。2011年,“霾”初到访之时,北京与在京外国人就雾还是霾的问题争论了几个月,2012年,霾再度来袭,专家普遍认为是南方烧桔秆所致,2013年冬,雾霾之下,权威说法是采暖季烧煤的原因,2013年6月,数据称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元凶,而现在,正值夏末秋初,无采暖,国庆长假,无堵车,农村抛荒严重,桔秆烧得不猛,霾仍然来了。

  是的,在一个新生事物面前,应该允许研究者有不断探索和修正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押对结果,而是能不能让公众看到客观与坦率,不是代言和矫饰。

  1852年,伦敦大雾倒逼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伦敦前副市长罗思义曾写道:这种矫正并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它需要政府下决心制定政策以及公众的支持。

  政府政策和公众支持的前提,是客观科学的研究数据,这取决于知识界的良心,也是一切行动的基础。要知道,在一项公共事物面前,政府有政府的利益,公众有公众的利益,不同人群有不同人群的利益考虑,这很正常,每项公共事业的推进,都是不同利益博弈的结果。“霾”现身几年来,从不承认到承认,从PM2.5的合法到北京治霾的制度化,在认识程度上,它已经以相当的速度在前进了。

  但如今,治霾进入实战。一旦确立方案,政府要出人力物力,公众也必付出代价,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成因并不明朗并令人信服,治霾又如何赢得共识以便推进?(鲁珊)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