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江日报:救灾能力要跟上信息技术进步

2013年10月11日 10:55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受强台风影响,一度被大水包围的浙江余姚传来的新消息显示,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余姚市内大水正逐渐退去,相关水位数据亦不断下降。截至昨晚9时,天然气全部正常供应、基本恢复正常供水、部分公交班次开始运营,部分供电和电信已经恢复,未恢复部分仍在紧张抢修中。

  面对诸如预警短信延迟、救灾物资是否短缺、救灾是否及时等问题的质疑,当地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一作出了回应。余姚市长奚明表示,抗洪救灾从5日上午即已启动,过去120多个小时没有停止。

  水灾第四天,城市各项瘫痪的功能在一点点复苏,混乱的状况也慢慢有序起来,部分救灾工作开始转向下一步,一如任何灾难之后的城镇村庄。毕竟,生活还在继续。然而,连续多日救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一些甚至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不能随着情况的改善而过快被淡忘。

  本次救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灾情信息输出的曲折性。就是说,很多涉及具体个人的受灾信息,是陷入困境的灾民通过微博等互联网公共平台发送出去,受到民众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后,再以舆论压力的形式反馈给当地政府。

  以这种方式求助,一方面可能出于民众对新媒体平台特性和功能的认识,既及时迅速,又能很快吸引注目进而“敦促”政府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政府在受灾情况的搜集上过于粗线条,所有的数据和信息往往以片区形式,一个面一个面地统计录入,至于具体的一个点、某个个人的情况,则一无所知。事实上,直到目前,分散的居民得到救灾物资还有不足,原因正在于此。

  点对点的信息搜集困难吗?如果用传统观念判断,当然异常困难,但网络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这重阻力。既然灾民可以在网络上发送受灾信息,为什么救援人员不能在网络上搜索、接收相关信息,及时到现场处理问题呢?虽然这种方式未必能解决每一个个体问题,但至少能改善发送网络信息的那部分灾民的状况。

  诚然,发生自然灾害,完全指望政府救灾排查,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所有问题并不现实,救援本身就是个政府与社会系统性联动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全社会信息链条之间的衔接,最简单来看,就有政府对外发布预警或灾情信息,灾民向政府传递求助信息。然而,在这两点上,余姚都存在衔接错位,有通讯信号较差的技术性原因,也有应对灾情考虑不周的应急能力原因。

  我们虽然不能避免天灾的发生,但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确实使人类灾害救援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将这种能力有效地运用到灾害救援上,最为迫切的是对救援应急规划、思路的及时升级优化。从重视对灾害面的救援,到扩大至点对点救援,要有衔接全社会灾情信息链条意识的跟进。(评论员 付小为)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