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发生交通事故 两司机不撤离现场被处罚(图)

2013年10月14日 11:09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红绿灯下

  今年已有10多名驾驶员因此被罚款

  积碳是火花机放电加工不正常的一种表现,因此,应采用一些方法做到尽量减少汽车积碳。

  不要长时间怠速行驶。怠速时间长,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的时间也就变长,汽油被喷到气门背面后蒸发的速度就慢,积碳也就由此而生。

  注意熄火时机。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形成积碳速度比一般自然吸气的要快数倍,对于涡轮增压汽车,在高速行驶或爬坡后应怠速运转10分钟后再熄火。

  加高标号的汽油,可以减少积碳。积碳主要是汽油中的杂质,以及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在燃烧室沉淀下来形成的。标号高的汽油,相对杂质少一些。此外,经常清理一下空气滤芯,也能起到减少积碳的作用。

  多跑高速,尽量提高手动挡车辆的换挡转速。多跑高速可利用气流对进气道的冲刷作用预防积碳产生。另外,提高换挡的转速也与多跑高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原来在转速2000转时换挡变成2500转换挡,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积碳生成,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也避免换挡转速过低带来的爆震,保护发动机。 兰绍强

  曝光台

  停车未完全关闭电器

  早高峰时,一辆货车与一辆小客车发生碰擦,本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可双方驾驶员就是不愿撤离事故现场,非要等交警过来。交警来了后,除了对事故进行处理外,还对双方驾驶员不撤离现场导致拥堵的行为,各罚款每人20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发生事故后双方不撤离现场导致拥堵,交警可对其进行处罚,今年全市已有10多名司机因此被处罚。

  发生事故不撤离,两位司机都被罚款200元

  国庆前的一天早上,在麒麟街道S122线宣义路路口,一辆外地货车正要右转,旁边一辆小客车也在右转,货车的左侧车身与小客车右前侧撞到了一起。

  见自己车被撞了,两名驾驶员跳下车就吵了起来,一个说是对方随意变道引发的事故,另一人则坚称自己是正常行驶,不存在变道行为。此时正是早高峰,两人的车都停在路中间,占据了两股道,导致这个路口很快堵了起来。

  双方争执半天也没个结果,一位司机拨打了122,交警要求双方将事故拍照后赶紧撤离现场,自行去快速理赔中心处理,以保证其他车辆正常通行,可双方都拒绝撤离,坚持要等交警到达现场。

  交警赶来后,将双方带回中队。等驾驶员心情平复后,交警先对事故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货车司机同意赔付小客车车损300元。就在两位驾驶员以为完事了,准备离开时,交警叫住他们,“因为你们坚决不愿撤离现场,导致早高峰期间麒麟街道S122线宣义路路口拥堵长达半小时,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可处罚款200元。”

  听到交警这么说,两位司机顿时傻了眼:“早知道这样,我们怎么也不会坚持等在路口不撤离啊。”

  今年10多名司机因不撤离现场被处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两位司机并不是我市第一例因事故后不撤离现场被处罚的人,今年全市已有10多名司机因此被罚款。

  交警三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陶涛介绍,早晚高峰时,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整条路的拥堵,尤其是在高架桥、隧道等地。事故双方自行拍照取证、及时撤离现场,可以有效缓解因事故造成的拥堵。

  “不过,也有个别驾驶员就是不愿意去快速理赔中心处理,非要等交警来。”陶涛说,曾经有两辆私家车在应天大街高架上发生了碰擦,司机报警后,因为是晚高峰,交警建议他们自己拍照,并去快速理赔中心处理,可两位司机就是不愿意。结果因为这起事故,应天大街高架堵了有1公里长,交警想在拥堵车流中赶到事故现场也很不容易。

  交警根据照片判断事故责任,准确率可达90%

  为何驾驶员不愿意撤离现场,非要等交警呢?一位交管人士介绍,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驾驶员担心一张简单照片,无法让交警了解事故经过,怕影响判断结果。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要拍照取证角度合适,车辆没有移动过,交警就可以凭照片判断事故责任,准确率达到90%。”陶涛称,一般适用于走快速理赔程序的事故,都是车损在2000元以下的轻微交通事故,以追尾和变道引起的碰擦居多。如何判断是追尾和变道,最重要的依据是路上的分道线,“如果两车在一条车道内,那肯定是追尾;如果有车压到了分道线,那基本可以认定为是变道。”他说。

  陶涛建议,在发生事故后,双方司机最好拍两张照片,一张近景,一张远景,远景要包含地面上的分道线,便于交警判断。(通讯员 罗明照 钱春龙 记者 王茸)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