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敬老院过节探访率不足三成 儿女称压力大难回家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14日 13:40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0)

  记者调查:重阳节来访量与平常无异 “常回家看看”虽入法,但儿女称压力大难回家

  立法遇尴尬

  条例待细化

  虽然“常回家看看”已入法,但不少压力大、离家远、无假期的年轻人仍表示“难回家看看”。即便有法律约束,人们依旧对子女“常回家看看”颇感悲观。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周可达说,立法的出发点虽好,但“现实颇为复杂”,法律本身缺乏细化,“如何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确实是个问题。从目前来看,这一问题尚未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10月13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第一个法定老年节。记者调查了长沙10家敬老院机构,统计节日当天老年人被看望的数据后发现:被亲属探视的老人不足三成,较往日来访量相比,变化甚微。

  【现象】

  家属一个半月看望一次

  每晚9点前睡,早上7点起床,因行动不便,每天的娱乐就是窝睡在椅子或床上看电视——这是郑爹的晚年生活。

  今年8月,69岁的郑爹住进岳麓区望江楼老年公寓。去年5月,因脑血栓中风,郑爹的双腿至今没知觉。住进老年公寓后,郑爹说,“生活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凑合着过。”

  郑爹有一个儿子,常年在福州工作,不能经常探望老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儿子在外工作不容易。如果他能平时给我打个电话,回长沙了有空能来看看我,我就很满足了。”

  郑爹的儿子郑先生从2002年起一直在福州一家民营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结婚后福州、长沙两地跑,“妻子和两个小孩在长沙陪着父母住,我一般一个半月回来一次看看家人。”然而,因小孩教育问题,郑先生决定让妻子和孩子迁至福州一起居住。

  “没想到,父亲去年中风了。”郑先生说,将父亲送往养老院实属无奈之举,“妈妈身体也不好,子女也不在身边,父亲更不适宜长途跋涉来福州生活,水土也不服。”

  “看望父母本身属于道德范畴,立不立法并不能让子女对父母的反哺发生多大改变。”郑先生无奈地说,每一个半月看望父亲的频率并不会因为“常回家看看”的实施而更改。

  郑爹的护工李女士说,“比起院里其他32位老人的子女,郑先生来探望的次数虽不算多,但会经常打电话来询问老人的情况。”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