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吉林新疆两笔友通信29年终见面

2013年10月15日 14:19 来源:中国吉林网 参与互动(0)

  德惠市的范兴泉下肢瘫痪,29年来,来自笔友的一封封信件给他鼓励和帮助,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近日,两名持续通信29年的笔友第一次见面,范兴泉终于见到了这位来自新疆的“大姐”。

  1984年参加函授班 结识笔友

  德惠市朝阳乡长泡村村民范兴泉从小就双腿瘫痪,初中毕业后就无法再继续上学,在家里一闲就是3年。1984年的一天,当时22岁的范兴泉第一次得知黑龙江省鸡西市有个写作函授班,对知识十分渴望的他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没有父母,又有残疾,一直是爷爷养我,生活十分困难。”范兴泉说,当时他就给函授班写了一封信,咨询下能不能给他减免学费。不久,范兴泉就收到了回信,函授班除了答应他的请求后,还将他的境遇发布到内部简报上。

  由于函授班的学员遍布全国,学员都是在家中通过资料学习,并通过简报了解函授班信息,范兴泉的境遇立即引起了学员们的关注,一封封来自祖国各地的信件邮寄到他的家中,其中最远的就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位名叫李心冀的女士写来的。“就这样,我们俩开始建立联系。”

  1989年给邮来1400元钱

  从范兴泉回信开始,两个人就这样书信往来,至今已有29年,在信中除了一些鼓励的话外,善良的李心冀还经常邮寄一些钱物来资助贫困的范兴泉,而这些鼓励的信和善款对范兴泉的人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约是1989年,那时候爷爷已经不在了,我跟我哥住在一起,我写信说想买个代步三轮车再治疗下腿,没想到大姐回信的时候竟然给我邮来1400元钱。”范兴泉说,在那个年代1400元钱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他正是靠着这些钱买了一个代步车,并在第二年凑钱买了一个相机,自己有了营生,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

  “当时并没有想到她会邮钱,她就是特别关注我的生活,什么都问,我就什么都如实说,当时收到钱我特别惊讶。”范兴泉说,李心冀的鼓励和资助就这样持续至今,除了书信和钱,李心冀还经常邮寄一些葡萄干等干果,还有亲手编织的毛衣。

  年长1岁的他称对方大姐

  在范兴泉的家里,从1984年9月6日李心冀写给范兴泉的第一封信开始,每一封信都被他完好地保存起来。1997年,范兴泉的家里安装了固定电话,虽然双方偶尔通过电话进行联系,但更多的仍然是双方书信往来。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2010年后,范兴泉有了手机,双方开始利用手机进行交流,但仍有少量的信件来往。

  范兴泉现年51岁,李心冀50岁,而这些年来,范兴泉一直亲切地称对方“大姐”。范兴泉解释说,29年来,李心冀一直都如同大姐一样给他关怀和支持,从未间断。

  “不论我比她大几岁,在我的心里我都把她当成我的姐姐,是亲姐姐。”范兴泉说,这29年从未谋面的笔友给他的厚重的亲情是他一生都无法报答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逝,两个人年纪渐渐大了,从未谋面的“姐弟俩”见一面想法越来越强烈了。

  10月5日两人首次见面

  “从第一次写信开始,我就觉得他是一个自强和懂得感恩的人。”10月5日,远在新疆的李心冀乘坐飞机来到吉林省德惠市范兴泉的家中,两名笔友29年来第一次清晰的知道了对方到底长什么样子。李心冀介绍,她老家在河北省唐山市,小时候随家人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李心冀说,这些年的交往,她和范兴泉之间产生了浓浓的亲情。

  “我觉得这是一种亲人般的牵挂吧,之前虽然没见过面,虽然他比我大,但一直大姐长,大姐短的。”10月12日,李心冀踏上了返回新疆的飞机,对于这次见面,李心冀说,这一面以后,双方了却了一件心事,看到范兴泉现在过得很好,再回到新疆她也能更放心。

  “我们之间的姐弟联系还会持续下去,哪怕39年,49年甚至更久。”李心冀说。记者 王小林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