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回应隧道贯通8年未通车:车流少封闭

2013年10月22日 18: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南京市栖霞区有一条500米长的隧道,已经建成8年却未能启用,管护工人甚至住进隧道里,养起了鸡、狗。隧道变“睡道”,原因何在?盘活“睡道”有关部门该怎么办?公共设施闲置,老百姓又有什么观感?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管护工人:24小时看护只得安家隧道

  联排路墩挡道,层层栅栏紧锁,杂草爬满了铁丝网……21日,记者在南京市国际赛马场附近的石狮路上看到,这条南北双向四车道的凯旋路隧道,总长近500米,隧道入口被拦住,车辆只能从两侧辅路通行。隧道南北两头各有一间简易板房,床垫、锅碗瓢盆在隧道里散乱地摆放着。走进隧道,两条狗叫声震耳。一位老妇人从板房里出来喝住狗,她是隧道管护工老王的老伴,正哄着孙子睡午觉,她告诉记者祖孙三代已经在这里住了8年。

  管护工人老王称自己是附近社区的居民,他与老伴等四人受桥梁隧道公司委托在此看护隧道,主要负责日常巡查维护,有电路损毁、桥洞积水等情况就打电话通知公司来修理。因为这里24小时都离不开人,所以老王把家安在了隧道里。老王的板房和家中杂物原来都摆在隧道口,后来怕影响市容搬进了隧道里。媒体报道后,他已经把鸡、狗和杂物陆续搬离。

  “隧道如果能通车,我们也能早日解脱了。”老王说,路桥公司每月付给四人5000元作为管护补贴,他们并不算公司的员工。他们的责任只是保证隧道设施不被盗窃,但对于隧道设施的老化损坏无能为力。8年来,由于隧道的维护作业很少,各种设备老化严重。老王指着隧道口限高横档被锈蚀的基座说,这些设施如果不及时维护将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有关部门:隧道因车流少而“沉睡”

  记者调查了解到,凯旋路隧道是2005年南京十运会的配套工程,在十运会期间曾短暂启用。之后,因为周边地广人稀、车流量有限,出于节约维护成本考虑,南京市住建委要求对隧道实行封闭式管理。隧道因此一直封闭至今。

  南京先达路桥桥梁隧道维护公司是凯旋路隧道的代管机构。据公司经理王路澄介绍,公司自2006年开始接手负责隧道的水电设施维护,并委托当地社区找人进行巡查看管。据王路澄介绍,目前隧道的养护费用每年不到十万元,如果开通运行每年的养护费用将猛增到数十万元。如此巨额的投入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首肯。

  按照《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2006年,凯旋路隧道的管理维护权利被移交给了当时的南京市市政公用局。2010年为适应大部制改革的要求,南京市政公用局市政设施管理维护的职能被并入南京市城管局,城管局由此成为了凯旋路隧道的“娘家”。

  然而,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宣教处一位丁姓负责人却表示,8年来,隧道的养护费用一直是按封闭式管理的数额划拨,要开启隧道必须按照开通的养护费用划拨。但这笔钱一直由住建部门负责,因此他们无法改变隧道的状态。

  对此,南京市住建委综合处一位苗姓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按照日常工作流程,住建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验收,在工程建设验收完成并移交后,就应由接收单位对其进行日常管理,“除非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回溯到住建部门”。对于经费问题,南京市住建委解释称,根据“建管分离”的原则,应由管理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解决,住建部门只是根据财政部门下发的金额如数转拨。

  附近群众:“睡”了八年太浪费

  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里,约有20多辆车从隧道两旁的辅路上通过,虽然车流量仍不是很大,但受隧道障碍物的影响,行驶并不是很顺畅。

  “放着宽敞的隧道不走,实在是浪费。”一位路过的货车司机对记者说,如果隧道贯通,车辆的通行状况会更好,也会有更多选择往石狮路走,而不必遭受绕行之苦。

  “建在那里不用,还不如不建。”负责石狮路保洁的一名清洁工说,作为附近的居民他们很希望隧道能开通,这样大家出门都方便。听说这座隧道的造价高达数千万,这样闲着就等于废掉了。

  从建成以来,凯旋路隧道周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铁2号线毗邻而建,周边房地产均价已达15000元/平方米,而昔日的赛马场也有可能从停车场重新变成体育场,周边地区的人气也在迅速提升,是否应该开放隧道,正成为有关部门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位工程建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保守估计目前桥梁隧道的一般使用寿命在70年左右,如此闲置就有近七分之一的时间被荒废掉了,长时间不利用和维护将加速隧道的折旧。即便继续进行封闭式管理,仍应加强设施的维护。(杨绍功 吴新生)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