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发布“青年发展报告” 过半受访者愿生2孩

2013年10月23日 11:2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大多数青年认为依靠个人努力能改变个人命运、青年找工作时多考虑自身特点而不是收入、年轻人恋爱时重感觉结婚时更现实、青年运动时间少消极减压行为比例上升……昨日,由团市委策划,市团校、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编撰完成的《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2-2013)(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青年人口、教育、价值观、婚恋与家庭等11个方面探讨了广州青年的现状。

  据了解,调研主要在全市12个区的14-35岁青年群体中开展,共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82份,有效回收率为84.1%。此外,该报告还首次纳入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广州蓝皮书”系列。

  婚恋 恋爱讲感觉结婚看条件

  调查发现,广州青年认为择偶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的条件分别是道德品质、性格和感情,也即多以个人的自身感受为主。但在第三重要的选项上依照重要性排列,依次把“能力”(17.4%)和“相貌”(12.8%)排名靠前,“性格”(11.9%)退居第三位。

  对比发现,择偶时年轻人更重视对方道德品性、崇尚个性,而淡化地域、住房、经济等物质因素;但在婚姻观方面却倾向于AA制、财产公证、收入自理等,明显受到物质因素影响。

  为什么年轻人的感情停留在婚恋的理想王国,而在婚姻中感情的“含金量”就有所下降呢?《广州青年婚恋与家庭观念发展研究》专题报告撰写者龚超认为,调研发现广州青年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已呈现分离倾向,这也说明未婚的广州青年对婚姻充满憧憬,但现实社会的婚姻观念不利于青少年婚恋观的健康发展,营造健康的社会婚姻观念迫在眉睫。

  家庭 愿生2胎的比例超过了生1胎

  家庭观往往是青年恋爱观和婚姻观的归宿。自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按照医学上的最佳生育年龄(25-30岁)来算,第一代独生子女正经历着生育高峰期。那么,广州独生子女在生育问题上持何种态度?

  调查显示,不愿意生养孩子的“丁克”一组占比仅为5%,只愿意生1个孩子的和愿意生2个孩子的比例分别为32%和56%,愿意生3个孩子的比例为5%。

  “与2010年相比,愿意生育2个孩子的比例攀升了2.1个百分点。”龚超透露,比例上升可能受取样影响,但愿意生养2个孩子的比例不仅超过了生养1个孩子,且比例在扩大,也可以表明计划生育政策需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愿意生育2个孩子比例攀升的情况,龚超分析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物质条件好转,年轻人有能力抚养2个小孩;二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很多80后90后都体会过成长的孤独,加上社会环境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他们更希望孩子能有个伴;三是如今社会中失独家庭的痛苦也可能促使年轻人多生养1个。

  广州市团校副校长、报告执行主编涂敏霞则补充认为,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负担逐渐增大,所以他们会希望孩子能有兄弟姐妹来分担养老压力。

  择业 收入不再是首要考虑因素

  在就业方面,调查显示,广州青年在找工作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自身特点因素(33.8%),其次是福利性因素(30.8%),经济性因素与自我实现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23.2%、10.0%。

  而2010年的数据则显示,广州青年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福利性因素,所占比例为34.2%,其次为自身特点因素(27.6%),经济性因素与自我实现分别占25.2%、10.9%。

  涂敏霞解释道,自身特点因素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符合自己的兴趣志向、适合自己的能力等方面,福利性因素包括压力不大、工作稳定、上下班时间合适、有较多休假等内容,经济性因素则主要指收入高。

  涂敏霞说,调查显示,对经济性因素与福利性因素的考虑随着学历的提高基本呈下降趋势,对自我实现性因素的考虑则呈上升趋势。从年龄因素来看,对经济性因素的考虑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到30岁以后有所下降。

  涂敏霞认为,从择业、婚恋、幸福感等方面看,广州青年后现代主义表现明显,个人本为意识和自我价值取向突出,价值选择表现出务实倾向。“比如过半青年选择身体健康作为幸福生活的首要标准,在崇拜对象上也更多地选择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父母、亲人,都表明广州青年更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

  健康 自残自虐行为比例上升

  调研显示,广州青少年普遍缺乏锻炼。其中,每周运动不足3.5小时的青年占比高达51.09%,也即每天运动不足半个小时。运动3.5-7小时的青年占28.01%,运动7-15小时的青年占15.22%。

  在生理健康状况方面,《广州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专题报告撰写者杨秋苑透露,与2010年调查结果相比,一方面,广州青年亚健康状况有所减少,但极端消极应对方式有所上升。“即过度饮酒、暴饮暴食、故意伤害小动物、自残自虐、滥用药物、企图自杀等行为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些几乎都是用伤害自己或伤害小动物的方式来宣泄。”

  杨秋苑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家长对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方式的教育是缺失的。二是社会上可以提供情绪宣泄的渠道不畅通。“建议从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不同程度的情商教育,让孩子知道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该如何宣泄。”

  杨秋苑举例说,调查发现,有6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心理辅导,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只有2%。“这是严重的知行脱节。很多人觉得进行心理辅导会被人看不起,这种观念亟需改变和积极引导。”(南方日报记者 彭文蕊)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