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昌搬迁户:“我们做梦都想挪窝搬新房”(图)

2013年10月29日 08:40 来源:南昌晚报 参与互动(0)
南昌搬迁户:“我们做梦都想挪窝搬新房”(图)
居民罗宇站在自己的老屋前,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征迁干部上门宣讲

  【开篇语】

  “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房子”是所有住在棚户区的居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南昌推进的棚户区改造不仅让困难居民告别“忧居”,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

  本报今起开辟“梦圆棚改 南昌棚户区改造系列报道”专栏,聚焦棚改一线,倾听百姓心声,助推棚户区改造工作快速、有序、和谐进行,早日实现棚户区居民“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让南昌发展升级更具动力。

  “要搬了,终于可以搬出去了!”

  万寿宫街区,是南昌市老城区最老的街区,纵横交错的街巷,低矮相连的屋檐,在占地近70亩的棚户区里,绝大部分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危房。斑驳的墙体、倾斜的屋顶、缺失的瓦片,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如今,走在万寿宫街区,街头巷尾暗暗涌动着憧憬和兴奋。街道的墙上,张贴着一排排有关房屋征收的通知。居民三三两两,捧着《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房屋征收宣传手册》仔细研究,“你家是选房屋还是货币补偿啊?”“安置房怎么样?那里出门方不方便啊?”……

  “我们做梦都想挪窝搬新房!”年过六旬的居民魏爱兰说,“搬迁改造对我们这些老街坊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这是政府为老百姓办好事,能住上新房屋,我举双手赞成!”

  故事1

  “我们是做梦都想挪窝啊”

  (居民 魏爱兰)

  魏爱兰,家住万寿宫街区合同巷12号,在这里住了40多年。

  3层小木楼曾住过23户人家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合同巷12号,走进一条不足1米宽的幽深甬道,地面是坑洼不平的泥土,记者不得不利用手机照明,可眼前还是昏暗一片。摸索着走过甬道,来到一处几米见方的天井。借着天井的光线,记者注意到这栋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子,木板已成了黑色,看不出本来面目。由于缺少阳光,地面潮乎乎的,空气中散发出一股霉味。

  魏爱兰就住在这栋屋子里,她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这栋木板楼里隔出了大大小小30多间屋子,最多的时候住过23户人家。”魏爱兰告诉记者,由于条件实在太差,大部分住户都搬出去了,目前在这里“坚守”的,还有6户20多人。

  冬天灌寒风夏天似蒸笼

  “地方太小,没有厨房、没有厕所,家家户户就在天井、过道里弄块地方当灶台。上厕所的话,白天就跑几分钟去附近的公共厕所,晚上就用马桶、痰盂,第二天一大早去公厕倒掉。”魏爱兰说。记者看到,一楼的天井里,一边是魏爱兰家搭的厨房,对面就是隔壁邻居用木板隔出来的简易“浴室”。

  “还有,房子太破旧,很危险,住得成天提心吊胆,实在受不了。”魏爱兰表示,住在这里,冬天寒风往屋子里灌,冻得晚上睡不着,夏天又热得要命,像蒸笼一样。下雨天,东西被泡在水里,到处都潮乎乎的,天晴时,又怕稍不留神引发火灾。

  “做梦都想搬进新房子”

  踩着摇摇欲坠的木板楼梯,记者手脚并用上到2楼。“那边就是我家!”魏爱兰用手指着尽头处的一间小屋子告诉记者。

  这是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阳光照不进室内,白天也得开灯。抬头看去,屋顶的一角已经坍塌,残余的木板悬在头顶,似乎随时都会往下掉。

  破旧的地板被脚踩得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墙上贴着各种报纸,本就狭窄、拥挤的空间里还搭着一间阁楼,里面的空间让人难以活动,显得格外压抑。

  “我们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所以弄得乱七八糟。”站在一堆行李中间,今年65岁的魏爱兰表情既疲惫又兴奋。“我这间房只有26.14平方米,目前住着6口人。我和老伴睡楼下,小儿子一家四口住小阁楼里。”魏爱兰向记者介绍说,自己在这里住了40多年,养育了三儿一女,最多的时候,这间屋子挤了十来口人。

  “我们是做梦都想挪窝,搬新房啊!”魏爱兰告诉记者,这里夏天蚊子特多,看着孙女被咬得一身包,很是心疼。

  魏爱兰说,早在几十年前,这里就已经是危房了,修修补补凑合了这么多年。“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拆掉这里,住上不怕风雨的房子。我们希望能自己补点差价换个稍大点的房子,地方稍远点也没关系,只要公交车方便就行。”对于被征迁之后的美好生活,魏大妈满怀憧憬。

  故事2

  “政府不会让我们老百姓吃亏”

  (居民 罗宇)

  “赶紧拆吧!我一点都不留恋。你看看这里,环境太恶劣了!”在翘步街,居民周大妈和她的邻居坐在板凳上,端着碗边吃边聊。离他们不远的一处房屋,二楼已经坍塌了,只留下断壁残垣。

  “这一片房屋,年久失修,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塌了。一到下雨天,上面往下漏,下面往里灌。”周大妈说,家里人都想住新房子,可是家里负担重,买不起。

  “这次政府搞棚改,我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好觉。这可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大好事!没想到我也能住上新房了。”

  在广润门街,居民罗宇已经把房子收拾干净,该搬的都搬走了。谈到住在万寿宫街区的生活,罗宇用了“非常糟糕”四个字来概括。房子是三层老楼,共41平方米,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最多的时候楼上住了十多人,大家都只能在地上打地铺。”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8日,罗宇还参加了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选定评估机构抽签大会,并通过抽签抽到作为被征收户代表,亲手抽签选定了江苏博文房地产土地造价咨询评估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为本次房屋征收工作的房地产评估机构。

  “评估机构是我亲手抽签选出来的,这次房屋征收补偿工作一定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相信政府不会让我们老百姓吃亏。”罗宇满意地表示。

  故事3

  “将被征收户当亲人看待”

  (征迁干部 王丽萍)

  在萝巷12号,70多岁的居民王春秀对记者说,自己有一栋3层楼的房子,住了30多年,这次棚户区改造,自己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王春秀告诉记者,征迁干部多次上门,把各种文件都送到自己的手上,政策也说得很清楚了。

  “在8月份搞意见征询的时候,那么热的天,这些征迁干部站在路边宣传、入户搞调查,还不是为了让我们住上新房子!”一位居民说。

  昨天下午,在萝巷,记者遇到了正在进行入户宣讲工作的征迁干部王丽萍,她是下湾街社区的干部。

  最近一个多月,接待群众、入户宣讲、解释政策……为了让她所负责的15户居民了解征迁政策,她每天要往万寿宫街区跑十几趟,这两天声音都哑了。

  “上门做工作一定要向居民讲清棚改政策,让他们心里有底!”王丽萍告诉记者,他们的宣讲小组有3名工作人员,负责15户居民征迁。但是,有10户已经陆续搬离了万寿宫街区。为了将政策送到家,她和同事查了很多资料寻找住户新家,对已经搬到青山路、北京路以及红谷滩新区的居民都挨家挨户拜访。

  “有一户居民,我前前后后跑了30多趟。更多的是拉家常,将被征收户当做亲人看待,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挨家入户宣传棚改,王丽萍最“耐得烦”。“有的老人家上了年纪,问过的话很快就忘了,有时候一天得向居民重复10多次。”

  面对记者,王丽萍坦诚地说,“很累,但很值,政府的政策通过我们及时传递给居民,被征收户们的诉求通过我们传达到政府,只要被征收户满意,能够顺利签约,再累都值。”

  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感动了棚户区居民,广大居民对拆迁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舒丹 首席记者 吴跃强 文/图)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