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日报:治理公车腐败惟有釜底抽薪

2013年10月29日 10:26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车轮上的腐败,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中纪委明确表示将试点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公车腐败的顽疾,久治不愈。公车六成以上的三公经费占比,触目惊心。车轮腐败被阳光“晒”脱了皮,治理公车腐败的呼吁喊哑了嗓子。此次中纪委试点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加大惩治力度的措施,正是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回应。

  GPS定位+统一标识,既有内部监控,又有外部监督,应该说措施周全。但鉴于这些年来普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经验教训,难免有人担心:“统一标识”会不会衍生出“套牌”“遮蔽”?GPS定位会不会出现“信号不好”?对于挖空心思公车私用的人来说,逃脱这两个监控手段并不难。除了这两项技术手段,还必须健全用车制度,公示每一次公车的行车线路、里程、任务等,软硬措施结合,或能取得更好效果。

  中纪委这一试点举措,是“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没有明确指出实施范围。会不会有人选择性地不将本地区本单位纳入“条件成熟”范围,从而拖延实施中纪委的要求。这两项举措,还需地方的配套实施细则,增加可操作性,有利于贯彻落实。

  治理公车腐败的最终目标,是将公车限制在合理的使用范围。然而,即使做到这一点,也仅仅是使用费和社会影响的控制,而由于现存公车的巨大数量,哪怕停在车库里,其购置、维护、司机等支出,已是沉重的财政负担。何况现成的座驾摆在那儿,很难保证有钥匙的人不私下动用。规范公车使用只是治标,只有减少公车,严格控制公车数量,才是公车腐败的治本之策。

  然而,要减少公车数量却十分艰难。尽管多年来中央三令五申,公车的问题丝毫未见大的改观,归根结底,是没有从制度上对严重超编的公车来个釜底抽薪。严肃公车编制,严格限制公车数量,是治理公车腐败的关键。到底用多少车合适,管理者不是不清楚,而是能否痛下治理决心。中纪委表示,下一步,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严格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严格实施使用登记和公示、配备更新及使用情况统计报告等制度。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别无选择。”“GPS定位+统一标识”、“严格公务用车编制”,是治理公车腐败的一剂良药,也是公车改革、监督三公消费的一场攻坚战。一年多来党中央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明显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加快了改革的进程,对积怨已久的公车腐败问题,必将有一个标本兼治的整治方案,回应人民的期待。(萧风)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