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村民家中寻宝翻出文物一堆 欲建“乡村博物馆”

2013年10月29日 13:58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村民家中寻宝翻出文物一堆欲建“乡村博物馆”
杨栩找寻许久的“公平碑”
村民从家中翻出的光绪年间的书籍
84岁的杨祖礼翻看着民国时期的私塾教材

  今年8月,黄平县翁坪乡杨家牌村出土一块187年前的“公平碑”,它见证了古代黄平少数民族地区农田灌溉发展史。随后村民们家家开始“寻宝”,搜出了清代、民国时期书籍、房产地契、芦笙等文物,这让村民有了建个乡村博物馆的想法。

  10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杨家牌村,看到了前清文物“永远为据”的公平碑。据发现此石碑的村民杨栩介绍,以前他就听说村中有记载村中农田分水情况的石碑,但一直没能找到,然而沟渠中存留的69块分水石又让他相信确有其碑。杨栩称,自己多年寻找无果,本已绝望,然而今年8月初,村民翻挖道路时却将碑意外挖出。经黄平县文物局鉴定,这是一块“公平石”,立碑时间为道光五年,距今已有187年。碑上记载了分水制度以及违反制度的惩罚条款等。

  贵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明说,“目前省外水利研究成果丰硕,而贵州还有许多空白,这次发现很有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公平碑”出土后的两个月内,杨家牌的村民人人回家“翻箱倒柜”,经村支书杨栩整理后,发现了一批“文物”:清中期的芦笙,清后期、民国的书籍、房契、地契,石磨、石碓,还有传承数百年的土法造纸等。村民杨正芳家就有清末出版的《康熙字典》、民国三十年出版的《广注古文观止》。杨栩告诉记者,村民们想着能不能建个博物馆,把这些文物保护起来。现在他已在着手博物馆的建设方案、规划等。

  84岁的老人杨祖礼说,能将这些文物保存下来着实不易。“在文革时期,我主动上交了一部分书籍,所以没人再来抄家,这些书籍才得以幸存。”

  “杨家牌村建设博物馆是好事,能够把村里的历史珍贵文物资源保管好,让外人、村民能更好地了解村子文化。”黄平县文物局局长陈兴夫称,国家鼓励建立博物馆,但是资金方面只能是村里投入或社会募资。(本报记者 罗怀赞)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