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工发展困局:技能水平低 参保率低 户籍制度限制多

2013年10月30日 16:2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居高不下的人员流动率、紧缺的普工与技能型人才,让不少企业出现用工荒,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严峻。

  记者调查发现,被称为就业市场“香饽饽”的农民工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其所应聘岗位多为企业最底层的流水线操作工,“技能水平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户籍制度限制多”日益困扰农民工的未来发展。

  就业结构性矛盾严峻 高人员流失率成用工难题

  因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地区,江西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承接这三地的产业转移也一直是促进江西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社会就业难度加大的背景下,这种区域位置使江西省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滇鸣介绍,当经济形势下行之时,农民工大量回流,给省内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旦经济形势好转,80%农民工又都返回沿海就业,省内企业员工流失严重,这是部分中西部省份共同面临的难题。

  江西省人社厅数据显示,2013年,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约为743万,其中约有500万农民工在长珠闽地区就业。

  随着沿海产业转移、省内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江西省内用工规模也日益扩大,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就成为省内省外共同争夺的目标。

  “江西工业园区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供给难以满足低端制造业需求,其中,一线操作普工占比达80%以上。”江西省劳动就业局副局长王海江说,这部分工作劳动强度大、档次低、工资低,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农民工就业力提升难 未来发展面临三大困局

  南昌市高新工业园区汇集了江西省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及各类技术中心60个。

  记者发现,前来工业园求职的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但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小。北师大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和震认为,技能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民工收入增加和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技能水平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户籍制度限制多”日益成为阻碍农民工发展的三大困局。

  最让王海江担忧的是,招工企业和农民工都不重视技能培训。因人员流动率高,园区企业不愿花钱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企业认为这是赔本买卖。”王海江认为,一旦农民工技能水平停滞不前,他们将被三四年后的产业升级浪潮甩在身后。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指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户籍仍然限制着他们享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权利,农村的承包田、宅基地和承包林“三件旧衣服”在向工作、住宅、社保、低保、养老保险“五件新衣服”过渡期间,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随着农民工老龄化趋势凸显,低社会保险参保率更让他们的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现实的难题是,中小企业、农民工双方都无参保积极性,而发达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数量多,养老基金支大于收,政府面临巨大财政压力。

  “因为存在信息传递不畅、养老保险转移手续麻烦、参保费用高等原因,很多民工并不愿意参保。”王海江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各地连续上涨的工资标准、高人员流动率、经济效益差也制约其参保积极性。

  提升农民工竞争力 破解困局还需社会合力

  针对部分企业招工难、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刘滇鸣认为每年江西新增的60万左右劳动力,大部分都希望到沿海去闯一闯。年轻人这种“追高”心理,对大城市的向往是行政手段控制不住的。“只有当理想和现实进行碰撞之后,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这是大部分年轻人必经的过程。”

  逐步改变过去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招工工作政治化、任务化的局面,也是解决企业招工难的路径之一。王海江表示,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变保姆式招工为指导式招工,为企业招工提供服务平台,改善就业招工大环境。

  麻智辉则认为,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工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农民工在劳资双方关系中的竞争力。国家可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性大的农民工,创新机制予以解决。

  今年年初,在全国农民工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合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也表示,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将成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记者 赖星)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